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2

中國佛教禪觀之未來展望_1

文 /宗麟法師

目  次
壹、緒論 .................  P.1
貳、中國佛教禪觀展望
                                                    
一、理念                                         
(一)解脫本懷                                 
(二)三學總持 .............  P.2
二、教理                                        
(一)實證理論                                  
(二)漢傳文獻 .............  P.3
三、人才                                    
(一)計劃栽培 .............  P.4
(二)信念教育 .............  P.5
(三)解讀訓練                 
四、實證                                    
(一)法門修行                              
(二)自力中道..............  P.6
五、環境                                 
(一)僧團制度 .............  P.7
(二)道場設施                                  
(三)資源交流 .............. P.8
參、結論  

壹、 緒論

中國佛教式微,固然有複雜多變的歷史因素,不外乎佛教內部結構與時代人文環境兩大問題。
面對「正法久住」的宏遠目標,古德、前輩多有仁智各見或不謀而合的主張,筆者在佛教正法命脈與眾生業感洪流的思考中,提出五點、十二項管見,做為復興中國佛教、提振禪觀修行的參考。

貳、 中國佛教禪觀展望

本文僅就佛教內部結構 — 1理念、2教理、3人才、4實證、5環境,探討中國佛教重耀佛光的五點可能。
一、理念
思想理念是一切作為的主導,唯有嚴謹、精準、正確、長遠的理念,才能開拓出生生不息的活路與永續發展的事業,1解脫本懷、2三學總持當是撼搖不動、屹立千古的無上理念。

(一)解脫本懷

《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亦有佛性」 。
《雜阿含經》:「世尊為涅槃故,為弟子說法」 。
《金剛經》:「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雜阿含經》舍利弗:「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 。
 由經典中可明白看出世尊孜矻訓勉的一代時教,只為令弟子依他(世尊)言音不斷增上而後等齊於世尊(證無餘涅槃),世尊有如此的慈愍胸襟,佛弟子應切切將「解脫/涅槃」內化成修道本懷!
再則,從「涅槃」的定義中得出生死解脫的要求,是不繫著一切的心性淨質,佛弟子果能抱持「必定成佛」的信心念茲在茲,必有大憤志及真氣慨,面對內心煩惱做脫胎換骨的對治。

(二)三學總持

《行宗記》:「聖教雖多,不越三學」 。
《成實論‧定具中初五定具品》:「若無持戒,則無禪定,以持戒因緣,禪定易得」 。
《長阿含經‧遊行經》:「修戒獲定得大果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淨得等解脫,
盡於三漏……」 。
從引文可知,一切佛法總綱約攝成戒、定、慧 三學,而彼此的因果關係條然分明。想獲得禪定或要禪修,對戒律的尊重與奉行勢必不可缺;要擁有無漏慧、作證涅槃,依止禪修/禪定來開發與增上是重要樞紐,再者,三學還可輾轉增勝。肯定的說,三學 如鼎足而三,缺一不可,「三學總持」是完成解脫的不二門徑。
用「解脫本懷」結合「三學總持」的理念,在生活實務中不斷串習、強化,去無明惑、斷生死流,自然無敵不克!

二、教理

佛法強調「解行並重」,旨在「解為導行、檢行,行可求解、證解。」,有精嚴、究竟的理念,明確可行的修證教理(解—理論)是指導實際法門修行(行—實務)的必備條件,就中國佛教而言,1實證理論、2漢傳文獻是「教理」要件中的綱維。以下略述己意:

(一)實證理論

上自世尊聖言,下至祖師證量,具體而微的禪觀實證理論不在少數,如:
1.世尊-《安般守意經》、《楞嚴經》等。
2.北傳  大乘—《瑜伽師地論》、《大乘起信論》等。
        小乘—《俱舍論》、《成實論》等。
3.南傳—《解脫道論》、《清淨道論》等。
4.漢傳(中國) —《大乘止觀法門》、《摩訶止觀》、《禪宗永嘉集》、《高峰禪要》等。
5.藏傳—《菩提道次第廣論》等。
這些都是行者極珍貴的修行指南,筆者以為:不管南、北、大、小各系典籍,教證也好、理證也行,把禪修的幾個關懷點,如:1法門、2定體、3定境、4法性、5心性、6入手、7轉進、8極致、9歸趣、10除障、11魔事等問題,一一迴入內文檢索,只要內涵法印真理、三學正見,或各取所長、互相發明,或各有千秋、百花齊放,對純淨心地功夫都是最好的檢證理論。
如此,聲聞弟子(泛指一切他覺者)這種「依解導行,由行證解」的表現,正是「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 不異洲依」的見證 。

(二)漢傳文獻

近年,中國佛教(北傳佛教)受到南傳、藏傳佛教與學術研究的激盪,處在融合、專美的尷尬中,對這問題的回應需深思熟慮、本末兼顧,筆者不做意見表述,只針對漢傳文獻在修道的價值做思考說明。
筆者將「漢傳文獻」界定為1漢譯三藏、2中國僧俗遺教(如:著作、語錄等),由於歷代語言文化的變遷,及近代中國倡導白話文的兩大因素,形成現代人普遍對古文生疏、困滯,再加上前述所提的尷尬情境,使得部份中國佛教徒對漢傳文獻或解讀欠佳、或忽略漠視,這對一位有心趣入解脫的行者來說,是件損失不輕的憾事!何以見得?筆者認為:漢譯三藏雖被語文探源(如:梵文、巴利文)推翻了翻譯的忠實性,文獻考據、語文對照、史學研究等,在教內也有相當程度的貢獻。但是,與法性相應、對向涅槃的解脫真理,絕對超越緣起本然複雜多變的時空因素,就這個基礎點,再舉四項說明:
1.解脫內涵—只要讀者稍加用心,內容中1法性觀達、2法相剖析、3解脫勸勵、4心性鍊磨、5修證指導等深、廣主題歷歷在目。
2.部帙豐博—單就一套《大正藏》 裏印度、中國譯著的部份,就已令人盡壽難窮其奧,何況其餘的藏經、叢書、單行本 等更不勝枚舉!
3.語文優勢—中國人使用自己的本國語言,直接進入漢傳文獻銷文、解義、會理,比外國人使用中文、中國人使用外文,在語文的學習與掌握上都佔了優勢。
4.時間管理—外語能力除非宿業熏習(過去生累積)、或極早培訓(年齡越小越好)、或環境濡染(在生活中眼見、耳聞、口說、心想),否則在生涯規劃上必需投注不少時間。聖典常有「如救頭燃」、「如少水魚」的教誡,在難得可貴的一期修道生命中,「時間管理」是該付予深度關懷及實際行動。
總之,漢傳文獻裏有鉅細靡遺的實證理論,有合乎修道規劃的時間管理,其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