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2

人天師範

文/ 宗麟法師

壹、 前言

世尊具足「善逝、正遍知、天人師」等十號聖德,為教育弟子成佛而作師吼 。於是,「發菩提心,弘法利生!」成為漢傳佛教師長勉勵弟子的常用話;「恭喜你們了!要做人天師範!」,則為「傳戒會」得戒本師慶悅圓具戒子的慣用語。這兩句,從耆宿師尊而言:是叮囑、責任、期待、企盼,也是交接與傳遞;以初學弟子來說:是鞭策、本分、弘願、使命,更是繼承與延續。佛法就在這種「師資相攝、師弟授受」的因果等流中年年不絕、代代無休。
因此,身為當代佛弟子應如何省思責任、本分與落實「師者如法御眾、弟者依法行修」?便成了此生乃至盡未來際的終極關懷。筆者敬獻「人天師範、覺性教育」芻議,懇祈十方大眾鑑納!

貳、人天師範

世尊喻說「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非外道、天魔能破」,警誡佛弟子「道品良莠勝劣」關繫「正法興衰存廢」。
為回饋世尊說法本懷,吾人當有「作人天師,能師子吼」的干雲豪氣,憤志「法依止,莫異依止」,策勵精進「解行相應,教證圓滿」 的生命境界。正確體會每個身口意的造作,便是行修實證,也在弘法利生,都有深致(福慧善根)、長遠(盡未來際)、不可思議(難以「意思、言議」)的示範作用。

參、覺性教育

若能成功地將佛法溶入身口意三業,於日用中經驗真理的永在、聖者(佛菩薩等)的存在與修道的實在,是最上乘的覺性示範教育。而「戒德崇高純真、心性清淨純潔、思想智慧純正」分守「人天師範」三大塞門,筆者用「多聞正念、思惟觀修」概述要義。

一、多聞正念

    「三藏十二分教」約攝為「戒定慧」三無漏學,都能生發防非止惡的戒體心力並且相潤相生。由聖教他律激揚自律覺慧的毘尼戒體,與止觀禪修、澄寂心識的三昧戒體,及通達理事、圓融二諦的般若戒體,都以法界情、無情為作意防護的所緣境,也都能從世間有漏逐趣出世間無漏 。
所以,「三無漏學」法性真理像大地沃土,吾人累世福慧善根習性如蒼勁樹種。藉助長時而大量地聽聞、閱讀,甚至背誦「經律論」三藏的多聞熏集,掌握「戒德、心性、思想」質地,栽植、培育歷緣對境時正念法律(經法、戒律)的三學戒體道種,漸次強韌為崇高純真的無漏戒德,對心性煩惱的調治與滅沒,具有蒸蒸日上、正向加值的威力。

二、思惟觀修

倚恃多聞三藏後正念法律的戒德勢用,便容易在見聞覺觸時思惟推求、強觀實修,作明理適當的取捨抉擇,伏吐內識貪瞋等情緒躁擾的染著纏綿。以此息惡功績,更增益抗拒「外境犯罪誘因、蠱惑動亂」的正見,與解破「顛倒混淆、撲朔迷離」的正智,任運轉化成勇悍勤猛、惺寂清靈、坦蕩光明、自護自愛的聖性道格,也就是「心性清淨純潔、思想智慧純正」的堅固善根。同時,在師弟道友間也能構築善士滿足的修道倫理,彼此溫和質直、穩健沈著地「聖默然、聖法談」,在「同一師(遠推世尊)學,如水乳合」中「不愛、不恚、不怖、不癡」的「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懺悔」 。
總之,以人天師範為標的的覺性教育,必須契應「善巧方便」的真義,嚴持「內明為解脫根本,醫方等四明為教化枝末」的原則,切切不可邯鄲學步、本末倒置。師弟歸命三寶、依止法律「多聞、正念、思惟、觀修」,內鑄成「解行、教證」的善根後,才隨緣、隨力豐富普度教化的技能,也才能在本末主從分明、反覆上行下效中,排除「佛法世俗化」的危機,創造「世間佛法化」的契機!這樣,必然循環毓養出「戒德、心性、思想」兼美的法王子而不是師子蟲。一旦嫩弱幼苗茁壯為枝葉茂盛的蒼勁大樹,以福慧安護法界情、無情的天人師(通指凡聖),將興弘正法真實純粹,並綱維僧團風紀儀制、光輝佛教璀璨命脈!

肆、結語

世尊殷囑一切眾生平等荷負「1父母、2眾生、3國王、4三寶」四種世、出世恩 ,又示導「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筆者依此推演,認為佛弟子一生有四種父母,或各司其職、或責任重疊。1親子血緣的生身父母-就是親生父母;2宗教倫理的身份父母-或皈依恩師、剃度恩師、或得戒本師等;3衣食資具的依止父母-或生身父母、剃度恩師、或依止恩師等;4福慧善根的法身父母-凡是教授、教誡「正法律」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或生身父母、授業恩師、或剃度恩師等。
既然隨向涅槃、究竟無上的孝順方法是斷惡、修善的戒行本分。那麼,深入三藏、聞思聖教,鍥而不捨地從正念法律作證加行、成熟三學戒德,將凡夫愛恨結使的異生本質蛻變為聖者睿智賢善的人天師格,才是自他兩利、供養迴向的真精進、真報恩!也是師弟「燈傳無盡」 的最佳模範!至誠仰願「人天師範覺性教育」饒益法界、久住世間!
 1《金剛般若波羅蜜經》T.8/235 P.749a6f.、P.751a10f.、P.751b-6f.
   《雜阿含經‧110經》T.2/99(110)P.37a5f.
 2《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T.24/1484-下P.1009b-14f.
 3《俱舍論‧分別定品》T.29/1558-29 P.152b1f.
 4《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波羅夷‧結婬戒因緣》T.23/1440-2 P.514a-2f.、P.514b9f.
   《優婆塞戒經‧業品》T.24/1488-7 P.1071b-2f.
  《大智度論‧初品‧尸羅波羅蜜義》T.25/1509-14 P.162b13f.
  《大智度論‧釋初品‧八念義之餘》T.25/1509-22 P.225c13f.
  《菩薩瓔珞本業經‧大眾受學品》T.24/1485-下P.1021b-10f.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T.40/1804-上3 P.25c-1f.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T.40/1804-中1P.52a3f.
  《行事鈔‧標宗顯德篇》T.40/1804-上1 P.4c5f.

刊於:《圓光新誌》雙月刊,94期,pp.104~108,民國96年7月。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