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4

佛法的修證

主  旨:專題演講
主講者:宗興法師
主  題:佛法的修證
時  間:2009年3月9日(一)
地  點:校本部大殿
記  錄:網路小組

珍惜人身之寶貴  趨向究竟解脫路

    很歡喜至此與佛學院的同學們論談佛法結法緣,看到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在此佛學院共聚一同薰習佛法,這是大家具足善根與福德因緣,因此才有如此殊勝的際會;一個人必須具足善根,方能作出智慧的抉擇,坦然無畏的走上修行之路。追隨佛陀的腳步去成就斷除煩惱,解脫生死成就佛道的出世解脫大事因緣。佛陀為一大事因緣示現人間,目的在於緣起佛法,度脫眾生,正以人身最難得,可善用它來修行佛法,轉凡成聖,所以佛陀示現人間。是正見這一點。才來示現。 

    為什麼人身這麼寶貴,因為人的六根組織齊全,可用來修行。人之眼睛可用於看經典,辦別好惡是非、觀察世間種種的形形色色,了解世間萬象的苦空無常緣聚緣散。人的耳朵可用來聽經聞法,分辨種種音聲;人的口可用來溝通事埋,講經說法;人之行為可用於行種種善業,善用種種行為來利益眾生。尤其得人身寶貴者,就是人有頭腦、有心思,具足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可以接受教育,了解真相 ,進而從無明走向明慧。所以人身的組幟可以用來修行。

    佛經上說:「人身是由福業所得。」由於過去過去生中種下了得人身的福緣。得人身又能聽經聞法,真實是難遭難遇,福上加福。因為佛法引導眾生,趨向究竟解脫之路,依之而行,必能離苦得樂。人生的過程,雖然人人有所不同,但人生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開闊,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坦蕩,是每一個人共同的希望。一樣的道理,來到佛門中學習佛法,學佛修行,總是希望修行之路,越走越順暢,越走越沒有障礙,越走越成就,越走越能到達究竟正覺的果地,這條修學佛法的路,大家都是相同的,如果你想要離苦得樂,必須修行佛法,心中必須清楚,唯有發起道心,如實的走上此修行正法之路,始能到達解脫境界。

學院因緣善自護   不放逸行如是證

    佛學院中教學組織健全圓滿,大都以經律論中之正法來教授,讓學習的人能廣泛的接觸教法。上如下悟院長,曾教過我八識規矩頌之唯識學,使我領會佛法深奧微細。解門也非一朝一日所能貫通,積學漸入,才是正當門路。在佛學院中習學成長,正如同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一樣,由剛出生開始,直至歷練成熟。佛陀說修行人從初學到成就,就如同由小孩之諸根,一直成長至大長者諸根,皆須歷經眾多因緣的培養,形形色色的經驗閱歷,才能成熟圓滿。初入佛學院皆須藉著師長的教誨引導,才能不致走錯路。若不慎誤入歧途,則其前途甚可堪慮。     

    修學佛法,需值遇正法道場,再藉由經律論的生解立行,如法勤修,一點一滴的累積自己的福慧,保持恆常心,一日一日的去增長,到了能獨立自在的修行,此一過程正如同小孩子的諸根成熟至大長者之諸根一樣。不放逸行是成長中最紮實的善根,唯有不自放逸,才能步步踏實完成道業。佛陀曾對比丘作如是的開示:「我於學人說不放逸,我於無學人,不說不放逸,何以故?已自能不放逸故。」意思是說,到了阿羅漢果的無學聖者,因為煩惱已斷,自己有能力不放逸。但一般修行人,縱然你修到三果阿那含,還有五上分結煩惱未斷。還是必須謹慎不放逸,才能究竟斷結的。這是佛陀提醒我們,初學的凡夫,時刻要警惕自己,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才不致因放逸而退失道心,障礙道業的成就。

    有人說:十年當中要培養一個秀才,是有可能,但要培養一位法師,卻不太可能!佛法浩瀚,廣如大海,縱然世間博士學歷,但來到佛門中,卻仍是一位幼稚園生。佛法有教理行果之施設,信解行證之次第,首先須由經律論的開示,才能悟入佛法真實義。由正知正見為前導,一法一法去成就它,依持經典正知正見,到達照遍階段。再從照遍走入實體,乃能獲究竟果證,於其中間,如果只是解發未聖證,會有狂慧出現,或暗證,或未得謂得之誤判或錯覺,因此,走入歧途造戌法身慧命的嚴重損害,這是不得不謹慎的。

    修習佛法,往往一開始以為簡單,經過歷境鍊心以後,便能了解,遇到境界,無明煩惱還是會起現行;唯有真實而腳踏實地從行門去正解,才能體會更深的法義,也唯有從真正的修行中才能成就,不是只有「聞」就能成就。當真實而腳踏實地從行門去落實,才能從經典正知正見,到達照遍階段,再從照遍走入實體。    

    有語道:「佛法深深如大海,不是凡夫能了解;依教奉行慢慢知,佛法深深如大海。」佛法的許多道理,非凡夫所能了解或說得出來的。即使了解,卻也還沒有到達。正是提醒我們凡夫人在修行中,必須時時用佛經聖言量來正觀,方向一偏馬上修正。才能安隱的走到修行的目的地。

人我相處常謙下  忍辱柔和是妙方

    修習佛法,往往一開始以為簡單,經過歷境鍊心以後便能了解,遇到境界時,很多的無明煩惱及諸習氣,還是會起現行;煩惱一顯現,才讓自己知道,還會生起這些無明煩惱。有善根的人,便能察覺,馬上改過遷善,化失敗為成功。因而善根得以更增長,所以說「沒境就沒道」。歷境鍊心歷境驗心,每一位修行者都是相同要經歷過。因此沒有堅固的信願與道心是很難成就道業的,也無法面對現實種種境界的考驗。修學佛法過程中,願力很重要,四弘誓願中,皆由願力去成就,修學每一法門,幾乎都要願力,就是你來佛學院讀書,沒有願力來支持,是讀不下去的,願力的法門很深,包含很廣很大,要願到甘願,願到發出歡喜,願到誠心誠願,自然就願意吃修行中的一切苦,不退轉道心。因此有願力的人,會時刻處在修行均法喜中而保持道念勝過煩惱念的。

    在團體中修行必須與人相處,於其中間可學習到很多佛法的道裡。每一個人都有他過去是所帶來的習氣煩惱。因此,人與人相處中,有時會出現磨擦、衝突,在所難免。但藉此機緣來磨鍊自己、修行自己。多體諒多包容多改善,必能在人我之中學會慮眾自在無礙。

    出家眾身穿忍辱衣,學習謙下心學忍辱行,《成實論》中說:「瞋恚者,非出家人法,出家法者,忍辱者是。」若行忍辱則成自利。否則在人我是非中,很容易起磨擦、衝突、傷害。修學佛法智慧的人,必須在這樣的情境中,自己找自在找出脫,才不致產生障道因緣,被捲入人我是非中引發眾多煩惱。有語道:「人我是非滿世間,考倒很多修行人;心中要撥撥不開,越撥越是來相纏。」修行人必須把人我是非當道場,在此逆緣中成就道業,運用佛法的智慧忍尋,省察修出自在無礙的心境。

    云何處世間,不污如蓮華?云何處煩惱,煩惱不能染?只此不染污,修行所護念。修行者必須具備此佛法知見,經一次煩惱,歷一次功夫,生一次智慧,經驗一次,藉境修心的實境,去成就道業。大般若經云:「忍辱波羅蜜是依忍辱境界中成就的。」華嚴經說:「從行境界法智生」正指於此。
   
順境逆境心不起  回光返照用功夫

    大般若經說:「菩薩有方便善巧能觀諸法,若順若違,皆能助引一切智智,皆能隨順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不為順違,心所間雜,能於違境心不生瞋,於順境中心不起愛。若違若順皆能正知為資助緣引一切智,如是菩薩於一切時一切境中心無間雜,如是菩薩欲求無上正等菩提,應勤方便引發無間雜心,不為煩惱之所間雜。若得此心,則易證得一切智智。」

    如何於順境逆境中引發無間雜心,不令其生起障道法,如何於順境中心不起愛,於逆境中不起瞋,必須靠佛法的觀照力省察功夫。平時,眼所見形形色色,耳聽種種音聲,檢視自己心在想什麼,動什麼念頭,六根接觸六塵皆以如是檢視。要知道一念煩惱起時轉不過去,所有煩惱念頭便相續展轉,增廣增深不得自在,一念轉得過去。起心動念的意思,便能組織出道念勝過煩惱念的意思,此一意思的轉變,自心便得自在安樂了。

    修行人主要的在修自己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修得好,修行就會修得好。起心動念與修行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平時做什麼事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就連吃飯穿衣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如何把自己起心動念修好,那必須深入佛法依教奉行。因為每一句佛法皆有佛施設之四悉檀義在裹面。修行人能依教奉行,必能斷煩惱、證菩提、轉凡成聖。

佛出世演說十法界法,目的在讓一切眾生同得通達十法界法,住於正見行真實道,了解自己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的道理,正知正見自己一念心中,具足十法界,是本來具足的。《摩訶止觀》云:「問:一念具足十法界,為作念具為任運具?答:法性自爾,非作所成。如一微塵具十方分。」此一論文更讓我們念念中肯定了修行起心動念的重要性。華嚴經說。「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得。」又一明證。

    佛雖滅度經典卻還在,如同佛仍住世說法一樣,經典代佛轉法輪普度眾生,經典有生解發慧的功能,智慧隨發,無明會隨之消失,能破妄想煩惱根源,因此深入經藏會通佛法,修行才不會走錯路。佛有說法恩,法有生解恩,僧有傳教恩,三寶住世能廣大的利益眾生。因此於眾生是有大恩惠的,佛入滅後法賴僧傳。僧僧有傳教功能,能住持佛法,讓佛法延續下去燈燈相續,燈燃無盡,唸佛學院需知道出家人,肩擔如來家業,佛法興衰僧侶有責,僧侶肩負佛法久住於世的責任,佛法通達才能住持正法。否則怎能住持正法呢?因此可以體會佛學院栽培僧才,主要的目的在栽培僧才,來替佛教繼續的住持正法,這是辦學院者共同的心願。佛說:「僧有三種,第一是勝義僧,指能依法修行而證果者,其次是說法僧,能弘宗演教者,第三是住寺僧,能老實修行者。」這三種皆是尊貴的僧寶,應受恭敬尊重,都是眾生的福田。弘通佛法不是容易的事,自己要真實深修見地才能正確,不會有誤導眾生的過失出現。所以,不修行是講不出佛法真實義的。

為度眾生普現身,如雲充遍盡未來;
眾生有疑皆使斷,廣大信解悉令發。

    有道是:「台上一席話,台下十年功。」用在佛陀身上是「座上一席話,累劫一切功。」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羲。」法華經有文云:「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華嚴經云:「無量劫中修行滿,菩提樹下成正覺,為度眾生普現身,如雲充遍盡未來,眾生有疑皆使斷,廣大信解悉令發,無邊際苦普使除,諸佛安樂咸令證。」世尊經無量劫,入菩薩道修行六度萬行,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欲度眾生悉皆成佛,故乘悲願入眾生界中。法華經云:「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故勸發眾生初起菩提心,後入一切智於其中間,一切智慧次第轉深,為此成佛大事因緣,開演一代時教,成就眾生。從徑典的開示中,讓我們更清楚佛法是難遭難遇了,值遇了就要珍惜,勤修攝受不令空過。佛曾開示比丘:「若我現前若我過去,比丘當自依止,法依止,不異依止。」意思是說比丘要安住在佛法中修行道業,心住法上,心中有佛法,身心才有佛法,身口意中有佛法,諸有造作必能積極一切佛法功德,遠離惡業成就善業,佛法要運用在一切法中才能得到真實受用。顛倒中有佛法,就能遠離妄想顛倒得智慧明覺,不致於所有解脫的事理正見,被覆蓋住不得現前;散亂中有佛法,就能覺而不迷,知道散亂的過失,心馬上正定過來,不令一念散亂,何況多時相續散亂。

    世間法中有佛法,就能正覺世間的真實相,不致一直迷惑下去。人我是非中有佛法,就有正知正見不被捲入,心中清楚人我是非,凡夫才有聖者遠離,遠離才能超越。煩惱中有佛法,就能正覺過來,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自覺比丘修行戒定慧功德,目的是在息滅貪瞋癡煩惱的過失,不應失正念起散亂,心隨煩惱而轉,失去正法利。 所以說修行中有佛法就有辦法,有佛法就有對治方法,有佛法就能獲得解脫自在安樂之法。總說一句,一切都要自己去經驗佛法的妙用,自己修行佛法信心願力行持,就不容易退轉了。

大悲解脫於世間成  證無生忍得大自在

    凡夫之人現處五濁惡世,福薄障重,業障容易現起,業障一到不應起的妄想顛倒就生出來。不應講的話,惡口業就造起來。不應該做的事與佛法相違背的行為就做出來。所以懺悔業障禮佛拜佛,求佛加被,不遇惡緣引發業障是很重要。自己現處凡夫位上恐怕業障來時不易排除,平時就要利用時間來念佛、禮佛、拜懺。對自己修行大有好處,是非常助道的。業消智朗,自然容易入道。

    心中要常憶持佛經,拿一切聖者所成就的果德,作為自己修行最上的成就,阿羅漢的果德、菩薩的果德、佛的果德,一一皆要正觀。修行趣入,如經中所言,阿羅漢果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名阿羅漢果。漏盡比丘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阿羅漢解脫已於諸世間永無所取;或菩薩法中的大智不住生死,大悲不住涅槃,悲智雙運,行於菩薩道中。受持佛智,開示眾生,令入其中。或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世尊離煩惱、生老及病死,處世如虛空,一切無所染,智慧大威光,能破一切暗,永離貪瞋痴,我今稽首禮。如佛自說:「我已解脫人天繩索」等等。林林總總,說之不盡,引之不完。

    為何要正觀安住呢?如經所言:「法中正憶念故,得眼智明覺。」如此必能正見佛法勤修趣入。觀果而知因,修因以趣果,成就菩提道果。再之正見的確立才能正精進才合真精進。如佛所說:「斷煩惱非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意思是說,煩惱未永斷,當然必會生起。煩惱永斷,無復生起,就沒有煩惱可斷了。所以說,因中有惑可斷,果上無惑可生。經說:「善男子,一切聖人真實無有無漏果報,一切聖人修道果報更不生漏,是故名為無漏果報。善男子,有智之人如是觀時,即得永滅煩惱果報。善男子智者觀已,為斷如是煩惱果報。修習聖道,聖道者即空無相無願,修是道已,能滅一切煩惱果報。」意思是說,一切聖人,煩惱一永斷,無復再生頃瑙,便是究竟果。沒有煩惱因自然就沒有煩惱果。更無餘斷餘果可得,真實如是。諸如此種法義,經中甚多。若不確立,可能會迂迴費功不能直達。若能確立,則用功少得效速。佛法知是有力量的,應多生起正見,才不致迷教費損正法大利。

誓願念念不退轉  心心趣向佛菩提

    修行要發長遠心,不要操之過急想速成佛,不同階段知見,心境都會轉變。自己曾經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問到許多教理,記得他曾說:「你還沒修行到那裏,就講到那裏。」現在回想真實受用,他老人家修行有經驗,是經驗出來的佛法,開示後學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老人家曾經開示過這樣的法語:「修行要到當下這一念再講,修到一切皆不擾我心。」凡夫對未來想太多,修到當下這一念時時觀照,才是真正踏實的用功。善知識的每一句話,皆能啟發我們的真實行持,得到真正深深受用。不實的分別容易造成妄想散動不切實際,引生不需要引生的煩惱,反而煩惱的分別尋伺不能止息,而生障道之心。使現法中生起虛妄的雜染。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染,致使成為惑業苦勾鎖連環不能中斷。《華嚴經》云:「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目月不住空。」正是點醒於此。於現前一念乃至念念中應如是的正觀,如所教住。

    有一次在畢業典禮中,上廣下化老和尚發畢業證書給同學時,曾這樣開示:「你們雖然讀完佛學院課程,拿到畢業證書,但還不是真正畢業,一個修行人要修到成佛,才算是真正畢業,你們還是要繼續勇猛精進的修行。」

深入三藏菩提海  徹見一切般若智

    修行中沒有般若智慧容易退轉,成就搬若化導有情,是菩薩道中的根本修行。經中說:「三世諸佛皆依般若成等正覺。」深入般若才有方便善巧,一切無礙的行持。經云:「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無有一心一行空過,而不迴向一切智者,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方便善巧,雖遍緣法而能不著,無有一法,不趣菩提。」道宣律祖說:「從發道心,畢至究竟其中功用悉名智障,到如來地,二障永盡,反觀生死如夢如幻,本無真實,誑惑凡夫,唯佛正覺故稱偏知。汝今應取一切智海,勇猛修入,是名決定淨心。」《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是正觀者,應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隨順菩提至無為道,猶如虛空無所取著,於世間生死出沒對待中,能觀世諦如幻化,諂誑痴凡,無有實性,畢竟於真常道中,作此解脫.。末了,以《華嚴經》偈作為總結:

若能於世間  遠離一切著
無礙心歡喜  於法得開悟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