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4

永不退心

文/心宏法師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此段乃華嚴經中四弘誓願的修持總綱領,亦是行願品的無上精華。願以四種心,與大眾共勉。

(一) 出離心:

法華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釋迦世尊
於東南西北城,見生老病死之苦,而體悟出「無常」法;進而棄位出家,苦行學道,目的是為解決一大事因緣阿!因此,修行者應加強「出離心」的觀照與昇起,進而為求圓滿的解脫,至心精進不斷。時常思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淨土難信…等。夏蓮居老居士曾說:「人必知苦方思出,苦緣不具豈能知;緣具不知乃真苦,能知即是善生時。」當您能時常提起對苦、空、無常、無我的淨心覺照時,當下就是善根發露的妙因緣。所以,諸佛以苦為師,方成佛道;眾生以病為藥,訴求出離。出離心的下手處,即是斷煩惱、改習氣。唯有煩惱減輕,才真正看破,而生起清淨的智慧。只有習氣越淡,才真正能放下,而保持定慧的工夫。出離心的工夫是心地法門,應知:一念求物質的享受即是「財」,一念求感官的刺激即是「色」;一念求眾人的恭敬即是「名」,一念求事事的利己即是「利」。行者應從內心深處革盡煩惱惡習,則道業才有脫胎換骨之一日。

(二) 大悲心:

毘盧遮那經云:「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大悲心是一切諸佛之本體。「大」字,並非是大小相對的大,而是超越相對後的「廣大無邊」,它是建立在清淨心、平等心上的大慈大悲。觀無量壽佛經云:「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心即是大慈悲心。因此普賢行願品云:「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所以菩薩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為積極目標。大乘佛法之殊勝,在於並非只求自己的解脫而已,進一步求我與法界眾生,同登彼岸。因此,行者若念念不起妄念,則聲聞戒圓滿;若心心為利樂眾生,念念為弘揚正法,則菩薩戒圓滿。然而大悲心的實踐處事先學『怨親平等』,尤其『怨』字放在『親』字之上,表示行者應把對六親眷屬的愛緣慈,轉過來對怨家債主而生平等、清淨的無緣慈,則慈悲的力量可包容萬物,真誠的力量可感化眾生。這樣才能消除無始以來,眾生對一切萬物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分別、執著、妄想、憂慮、牽掛、計較與得失,真正實踐普賢行願品云:「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三) 菩提心:

菩提心是佛法之核心。簡言之,它是大智、大悲、大願三心之結合,在此專指『誓願心』。諸佛如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能夠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它的原動力即是『大悲願心』。如六祖慧能大師見五組弘忍大師時,即說:『我來作佛的!』而阿彌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當他見到世間自在王佛時,即說:『取願作佛,悉令如佛』,我不但要圓成無上佛道,也讓一切眾生來生我剎,速成無上正等正覺;甚至『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他的老師給予無上旳開示:『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因此,行者也應效法諸佛菩薩發大誓願,心願行解悉同諸佛,才是真實,圓滿的修道人。首先,先發原則性的『總願』—四弘誓願,進而依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漸漸發起『別願』,逐漸落實自己的願行,由願而導行,即廣行六度萬行,解行相應,福慧雙修,因此『默察因緣,創造條件』是發願的基石。若真實發起大悲願力,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現前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當來證不退轉之無上菩提。

(四) 空慧心:

緣起性空是佛法與一切外道不共之處,總說摩訶般若波羅密。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尤其應重視的是最後一句—應作如是觀!人的煩惱根源,來自於對事物中假相的執著,而不能洞徹清靜的空性本體,所以而流轉生死,受苦無盡。行者應時常對萬法起空性的觀照,就如同看肥皂泡一般,看似五光十色、耀眼奪目,可是一摸就破了!透過禪修、念佛、持咒等宗教的實踐,在清淨心中才能生起真實的空慧,所以無際大師心藥方中才說:『境緣無好醜,好醜取於心;智者除心不除境,愚者除境不除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示現修心法要,即『歷事練心』也。心在人事物中磨練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時,即是楞嚴經所云:『心能轉境,即同如來。』行者應善加珍惜一切善惡因緣,因為因緣本身是空性,觀想一切境緣皆是來成就我旳道業旳。遇逆境時,正是去嗔恚心,成就忍辱波羅蜜之時;遇順境時,正是去貪愛心,成就布施波羅蜜之時。觀想一切境緣皆是諸佛菩薩從空性中,流露出千變萬化旳考驗,逆來順受,隨緣安住,則心寧中別有一番微妙旳天地。
  最後,以地藏經中『同共發心』即華嚴經中『永不退心』兩句法語共勉。菩提道上是盡未
來際旳艱辛長遠,唯有堅持『出離心、大悲心、誓願心、空慧心』去實踐道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則無上佛果即指日可待!

轉載圓光佛教研究所四、五屆、佛學院五、六屆、禪修部二、三屆畢業特刊 p.12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