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如悟院長法語_3

略說念佛淨土的三種教系

 

/如悟長老

  談到念佛,其內容可說是一種「信仰的哲學」。而闡明「信仰哲學」的代表宗派,是淨土宗。淨土宗的思想遠自印度而來。根據經典看,念佛往生淨土的思想,是開始於釋尊在耆闍崛山的說法。其次,經過王舍城、祇園的說法以後,淨土的思想,更加顯著。至於成立了淨土三部經時,才出現具有形式的經典。淨土三部經是出現于西紀150200(印度第一期大乘經典時代)的經典,這是佛滅六百年前後的事。其他,在般若、華嚴、涅槃等各種經典,也有彌陀、西方等淨土思想的記載,就是在佛滅後五百年間的小乘佛教時代的論書中(例如:阿毗達摩法蘊足論或其他小乘異部的論書)也可見其幾分的淨土思想。

 

  但是,淨土教的宣揚,是由於龍樹、世親、馬鳴等諸大菩薩所發揮的。龍樹在他的《婆娑論》裏,闡述念佛易行道和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又在他的《大智度論》裏面,宣揚了淨土的教法。世親在他的《淨土論》裏面,提倡了往生淨土的信仰。馬鳴在他的《起信論》裏,也提及阿彌陀佛的攝護和往生淨土的事。不過這幾位大菩薩,雖是提倡往生淨土,但,究竟是沒有另設「宗土」的宗派的;而到了中國以後,才形成了獨立的一宗和派別。

 

  須知念佛思想的演變,第一是發源於欣慕佛陀之人格的(佛在世時),第二是變成了憶念佛陀之莊嚴相貌的(佛滅後),第三是發生了觀想的方法(三昧的修練法),而第四是形成了專稱名號。究竟的內容,是由於徹底的信心,欲求往生淨土,與佛永久住在一起,以求達到離苦得樂為最後目的的。念佛思想的發端和過程,可表解如下:

 

憶念→觀想→稱名→信心→往生成佛

 

  把上述「觀想」「稱名」「信心」「淨土」等重要思想,組成為一有體系的淨土宗者,是中國的善導大師。大師以後,觀佛傾向漸廢,稱名的傾向,風靡教界。至於信心的問題,傳到了日本以後,另有新的發展。

 

  中國的淨土宗,略有三種教系,這是在這裡我要提出來討論的,哪三種呢?一是廬山慧遠法師的系統,二是善導大師的系統,三是慈愍三藏的系統。茲說明如下:

 

  (一)慧遠流──淨土宗的東傳,以後漢靈帝光和二年(西紀179)支譯出《般舟三昧經》為嚆矢。後來,吳的支謙,西晉的竺法護等,傳譯有《大阿彌陀經》和《平等覺經》。又有姚秦鳩摩羅什、劉宋寶雲、畺良耶舍等,譯有《阿密陀經》、《十住毗婆娑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等淨土的經典,陸續傳入,在僧俗之間,漸生信者。其中,最有名的是東晉的慧遠。慧遠的老師是道安,道安的老師是佛圖澄,這是中國淨土教的第一傳,時在西紀210年來華。慧遠的念佛,是一種觀想的念佛。慧遠念佛的目的,是在入三昧、見佛和往生。三昧是窮玄極寂、體神圓融的精神統一的狀態。到這個狀態來,隨宜可以應物,能顯出耳目所不能及的境界,而最後能見佛界。關於慧遠的定中見佛,與鳩摩羅什之間,有微妙的理談,內容是論到實相的問題的。

 

  慧遠流的教學態度,是以知識義解為主的。此派的淨土觀是將淨土有做應士的。凡夫往生的地方,是事淨麤國(事淨土),而沒法到相淨土和真淨土的,因為,此派的人,是把淨土看作業報所感的。所以,這一派的教學,可說是常識性的理論派。因此,後世唯識系統的諸家,都把彌陀淨土,有做是方便的「別時意」說,三論、天台、華嚴、唯識等系統的淨土觀,都有這種見解,這是由論理所展開的當然的結論。但是,宗教的究竟目標,倒是超越常識的論理性的,其他,還留有「體解信仰」的根本問題在我們之背後的,從此根本立場而抬頭起來的,是善導流一派的念佛思想。

 

  (二)善導流──善導的老師是道綽,道綽的老師是曇鸞,曇鸞的老師是菩提流支,這是淨土的第二傳,時在西紀元508年來華。曇鸞、道綽、善導等大師,曾鼓吹「本願」思想,而容許凡夫之報土往生。體解信仰的佛智,要從「大悲心」出發的。由甚深的大悲心而發出的願力,是非常大的,一切的理智,也都是包括在「本願力」的。彌陀淨土是由佛願所成立的莊嚴國土,而是報土,絕不是應化土。善導大師的這種「是報非化論」,結果,很深刻地駁碎了淨影、天台、嘉祥諸師的陣營。他說:「因行不虛,定招來木,以果應因,故名為報。」阿彌陀佛是具有這種資格的人,所以他是報佛,而報佛所住的國土,應該是報土。凡夫也能往生報土,因為,是被阿彌陀佛的無窮大願力所攝成的。從來的諸師,判土低調,甚至不許凡夫二乘的報土往生,其中,有的雖許往生報土,也唯通報的分齊,而不知別報的因由。淨土的成立原理,是在「願力的成就」。淨土的本質,是在「土體是涅槃,證果是無為法性,樂是寂靜無為樂」的。這是善導大師的淨土實相觀。他由「願力」的作用,而引進我們到實相世界,同時,由此實相界,再發現為指方立相的妙有世界(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的「凡入報土論」、「指方立相論」、「觀法論」、「念佛論」、「信心論」等等,確實是奠定了淨土教的特質,而把高山深遠的殿堂宗教,普遍為社會現實的宗教。由此,大家可以得到現實的教濟,人人都可以生淨土。而由此簡單的「念佛」方法,即可離苦得樂,這對於人生精神生活上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慧遠流的淨土教義,還是以吸收上根者為主的,但是,善導流的宗教,是下根普遍的宗教,而兩流的法益對象,究竟有此差別。

 

  (三)慈愍流──唐開元之初,慧日(慈愍三藏)從印度回來,看見當時的禪家,把淨土認為是引導愚人的「方便虛妄說」之見解,極力反對這個傾向,主倡念佛往生的必要,而自稱一家。承遠、法照、飛錫,繼承此說,皆以念佛三昧為無上法門,而排斥了禪家的自傲高心。在禪家之間,也有共鳴此說的人,例如:五祖門下的宣什,竟偈南山念佛門禪宗。六祖門下的南陽慧忠,也提倡行解雙修。至於法門的嫡孫永明延壽,乃鼓吹禪淨雙修,開明空有相成之理,而自作一種偉大的唯心論(宗鏡錄)等等,都是受了慧日見解的影響。慧日的思想,是把緣生幻有的依他起法,認為是含有實在意義的,因之,十界的差別,生死的果報,離繫的果報等等,都是實有的。一切的修行,雖是有漏者相的修習,但是,這是確實的正法,否則,修行證果的意義何在?修行證果是佛教的根本義,實行戒律也好,心淨即佛土淨的禪家見解也是不錯;但是,戒律併行,禪淨雙修和教禪一致的見解,是更好的。不但如此,一切修行(戒定慧──律、禪、教)其最後目的,還是要迴向於往生淨土的,這才是佛所印可的禪定,才是聖教的歸宿。他一方面受了唯識系的思想,另一方面乃責難當時禪家的空見和廢捨萬行之偏見,而提倡了禪淨雙修說。其中,出離的捷徑,莫及稱名念佛。慧日的思想,是一種佛教的综合說,而是提倡實修的絕對妙有說。他的念佛往生的思想,是由萬行所歸納出來的。稱名念佛是萬行的中心點。他的佛法觀如下:

 

 

 

 

 

 

 

 

受到慧日思想的影響者,不計其數,即:宋代的天衣義懷、悲林宗本、姑蘇守訥、長廬宗赜、黃龍死心,居士揚傑、王古、江公望,王日林等等,都是禪淨雙行者。元代的天如惟則、中峰明本、楚石梵琦、明代的楚山紹琦、空谷景隆、古音淨琴、一元宗本、雲棲祩宏(蓮池大師)、紫柏真可、慈山德清、傅山元來、湛然圓證、鼓山元賢等等,大德如雲,居士如雨,皆是歸淨者。天台宗方面的人,歸於淨土宗,也非常之多。宋、元、明、清各代的淨土大德,都是受了慧日思想的,慧日思想(慈愍流)的法益的主要對象,是在「中根者」,這是慈愍流教化的特色。

 

歸納上述三流的思想及其教化傾向,表解如下:

 

 

 

 

 

 

總之,淨土宗的派流,雖有上舉三流,但其精神,是歸宿為一的。本來,求生淨土的原理,是要見佛,離苦得樂和求永遠的生命與絕對的光明為最終目標的。接化方法,雖有三流,到達目的,是同一的。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和無量光的意思,而無量壽是永遠的生命,無量光是絕對的光明,前者是時間上的永遠性,後者是空間上的絕對普遍性,兩者皆是人類所祈求的最高理想境。如欲達此境者,第一要觀想佛陀及其世界(觀想的哲學)第二要專稱如來的名號以求往生(稱名的哲學),第三在稱名中要發揮純然的信心(信心的哲學),由此「觀」「念」「信」的三要素,即可達最理想的樂園(淨土的哲學)了。

出自圓光佛學文選  第一輯     P11~P22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