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1

住叢林之殊勝

講述/圓光禪寺方丈/性尚法師
整理/圖/菩提葉畫/釋慧開
早齋開示題目:住叢林之殊勝

   住「叢林」為十二頭陀中第二頭陀,梵語「阿蘭若」,此云「寂靜處」;又云「僧伽藍」,為十方聖賢聚集處。住在叢林有一定的規矩,比方說:齋堂、殿堂、寮房、執事…等有一定的規約,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四威儀,都要學習「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而以上點滴的要求,就是要讓修道行者,學習當下的觀照、每一時刻的專注,然後收攝身心解行並重,墊定堅固修行道心,建立優良僧格的養成。

   而無心於修道的人,住「叢林」就像「麻雀」關進鳥籠,不能任意翱翔,那麼「心」不能安住,「身」如何能安住呢?心心念念想著,處於規範空間當中,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所見什麼都不如意,所聞同樣不能順心,只有自己是對的。《禪林寶訓順硃卷第二》提到:「而自己心地不修理。縱學廣而有何所增益。」 古人提到:「心以動為用,身以腳為用。心不動,則身自靜。腳不動,則事自息。心動,則念愈多,根愈擾腳動,則身愈煩,心愈亂。故辦道之人,先收其心,次收其腳,盤膝者。」每日當常靜坐摸頭自省,以避免身心不能安住的過失,唯有身心淨化才能使正法久住。

    今天大家有因緣共住在「圓光禪寺叢林」,可說是有「大福報」的人,這話怎麼說呢?僧團是依僧靠僧,每個道人皆有其福報。「叢林」興三寶才能成為世間的福田。古德說:「若在深山辦道、不如叢林睡覺」又說「能發心住叢林裏,三、五、十年不犯一亳苗稼者,此人具大福報,有大正因。」僧人,住過叢林學會僧格教育養成,出外行腳至城市鄉村,世俗人見到,行者威儀細行,語默動靜非此尋常,更讓世人容易接受佛陀「覺」的教育,而對「佛教」、「經典」「出家法師」,也就是對三寶生起恭敬心,同時讓一般善男信女,有這個因緣培福,植種無量諸善根。

   相對的有一種人,久住叢林後,諸多不如法,身心却疲厭,慢慢就養成不好的習慣。譬如說:該過堂時却不過堂,該上殿時却不上殿。今天高興上殿就上殿,明天心情不好又不上殿。還有一種人,當學生的時候很正常,學院畢業回常住後,不知道為什麼又變的不隨眾了,這一點我真的想不透?這些人出家為何?「人的身心」乃是業障所成,而以習氣薰之並現於六道當中,我們住在叢林,當遵循應有規矩,護念每一行者,彼此藉助大眾力量調整個人習氣,而行持一切諸善法,如此便不會種下六道輪迴因、受四生之苦果。

   祖師語錄提到:「住叢林守規矩者,心地寬廣,一切自在;犯規矩者身心浮躁,遇到生煩惱;守規矩者,人若見之,歡喜讚嘆;犯規矩者,人若見之,即生厭離,很難安住,外出不安。守規矩人,佛、天生歡喜。犯規矩人,神鬼生瞋。守規矩人,為叢林法將,犯規矩人,為叢林惡人。」古德言「歷代祖師出自叢林,古今聖賢皆叢林出。」雖然有時難免犯規矩,因此平常要常禮佛、念佛、發露求懺悔,並且自己要立重誓:「願別人砍我頭去,挖我眼睛,不願一時犯叢林法。」如果這樣立誓,不但生命能救,慧命也能救。所以古德言:「修道之人一生住叢林,往生入塔院。」福澤過去父母超生淨土,現在父母培福延壽。行者應以道為重,時時刻刻守護「道心」,直到修行究竟解脫入涅槃。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