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行者之路_1

如何定下心?

講述/方丈/性尚法師
整理/圖/菩提葉畫/釋慧開

有同學問「方丈」說:「如何定下心?」,我想大眾都會回應,就是「心」要經過訓練才能定下心。而初學的行者,未能「善用其心」,對教理及行門皆尚未明了,最容易犯的通病就是沒有恆心、同時又不耐煩,以為「平靜」這一顆心,所有的事皆平息了,而忽略「煩惱」未一同平定下來。 比方以「用齋」為例,大眾感覺上很「專注」聽「方丈」講話,實質有些同學內心種種妄想紛飛,此時此刻就如同用「石頭壓草」,只是短暫平息妄念而已,內心「無明草」根源依舊在,所以做一名修學佛法的行者,就是要學習讓心安定,將「煩惱轉為菩提」。

當「禪坐」時,先將你的注意力放在頭頂,然後往下移,經過身體到脚尖,然後再回到頭頂。這樣做,是為了要得到一種對身體本然的初步暸解,接下來開始「禪坐」,而這方法稱為「觀呼吸」,它是以出入息上做「正念」的開展,不用太集中注意力,只要去「觀呼吸」的「進出」就可以了,不要去控制或擔心它。呼吸長短、粗細,就用平常心很自然的呼吸。慢慢訓練這一顆心,理性的觀察一切事務,當「定」產生時,就能靜慮澄心,覺察動機偏差。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事象差別現前。」福報具足就找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但是因緣不具足,就隨緣就學。剛開始時,我們只管專心讓心平靜下來,不論坐在椅子、車上或者任何地方,因此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禪坐。「心」是要下功夫才能不散亂,透過「禪修」及訓練才能調伏使心平靜。如同臉盆的水,假設一直投入石頭,使水產生漣漪既是未搗動它,它始終是動盪混濁。同樣的假設心一直處在「煩惱」中,我們永遠無法看清任何事情。「禪,非妄想,是一種用心探究的工夫,重在精神的統一,意志的集中,非呆坐、非空坐,是要用心用力,精進不已。」,而當停止投入石頭動作時,臉盆裡的水便慢慢能沈澱下來,自然就能從中端倪盆中物。

所以「心」只要逹到「安止」,「智慧」就能洞見事物,那麼如果我們的心還未能進入「定」時,內心中生起「貪欲」、「瞋恨」等煩惱時,應該如何調整呢?不妨以「五停心觀來對治心:一、用不淨觀,觀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屬不淨,以停止貪欲。二、用慈悲觀,觀察一切眾生痛苦可憐之相,以停止瞋恚。三、用因緣觀,觀察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前因後果,歷歷分明,以停止愚痴。四、用念佛觀,觀察佛身相好,功德莊嚴,以停止業障。五、數息觀,是觀察呼吸出入之相,每一出入,皆暗數自一至十,以停止散亂心」。

 心力強者,堅信善知識指點,深信「人人有潛能,事事有因果,驚濤駭浪練出好舵手,橫逆挫折鍛鍊出真本領,困苦艱難養出真實力。」,「在煩惱海中,修道者要像甘露法水」每件事皆是給予學習成長最好機會,必能滌清塵慮,引發智慧。而心力太軟弱時,就暫停做任何事,也不做任何決定,因為意氣用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判斷,到頭來會傷害到別人也傷害自己。總之修學以「三學總持」,今日大眾有因緣一同修學,皆因抱持感恩的心,因為眾因緣和合我們才能在此修學,因為他人的護持我們才能安心辦道,且願同學們,「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喙;飯未煮熟,不要妄自一開。」,「我們求法要受得住氣、忍得住苦。」將來才能成大器,為法門龍象。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