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學佛與佛學的修行要則

佛出世人間,應眾生根性,說法達四十九年之久,卻於最後入滅前言,未曾宣說一法,微妙地道出「學佛」與「佛學」之巧妙關係。
  一位學佛行者,若非是上種根性:自覺或獨覺,都須經過聞、思、修的過程,才能解行並重,漸悟諸法實相。底下以「學佛」、「佛學」二者之間的過程、次第及解行二種層面說明理事圓融才是行者修行要則。

  為什麼說「學佛」、「佛學」是相輔和成的過程,並且更是次第說?一般初學者,待因緣成熟能納愛佛法時,便以佛號或是一部經文作為持修的課題。而仰仗諸佛菩薩的加被力,感應道交,由經、律、論的佛學法義之中,漸能學佛的智慧,轉自己的念頭,進而淨持三業,從「佛學」進入「學佛」的階段。行持的過程中,如何對境練心,依樣畫葫蘆地學習佛的行宜,越顯自己力量不足時,便會從教義中去探求佛所告知的對治法、修行的準則依規、諸法的真實相,這便是由「學佛」進入「佛學」。故「學佛」、「佛學」是相輔相成的過程和次第。


  如果把佛學當成是「解」,而學佛當成是「行」,這便分為二種層面。台灣幾佰萬的人口之中,佛教徒的人數不在話下,每每齋僧及法會,都能看到虔誠的信眾前往護持。隨著知識見聞水準的提昇,深入研讀三藏十二部經之人多如牛毛,鑽研之深度及廣度,甚至讓人望塵莫及。然這也造成一些現象,佛陀施設教理,應機宣說,是要讓一切有情能現世安樂,將來必得解脫。倘若行者無法體會這層內涵,並且緊扣這個原則,不免落入將佛學當成學問來討論罷了,如同不立文字,不心外求法的禪堂,也變成口耳宣說的「口頭禪」,實為可惜。


  學佛的行門,除了踏實的勤修精進,未証聖果之前,勢必經過教理的熏習,找出自己相契相應之法,一門深入,努力不懈。修行的過程中,也必須以法義、教理檢視自己的境界及心性,才不致於盲修瞎練,甚至由修持解脫大法而變成退墮法、修魔業,豈不冤枉,如何不慎?


於是「學佛」、「佛學」之中的巧妙就如中道所言,不一不異,不即不離,行者真的不能偏離一方。佛學的熏習開展了聞思的智慧,行住坐臥、境界磨練造就了成佛的功夫。現今的學僧,傾於鑽研佛法,對常住職事、利眾諸事等怯步不前,不願發心,不肯承擔,行為修持往往於人事互動、相互利害之中未能克念修心。「人成即佛成」這是古德之言,佛即是人做的,又如何不於此下工夫呢?空有一身好武藝却無法發揮,真是本末倒置,令人惋惜。學人更應以學佛的慈悲與智慧,通達體悟甚深佛法,藉由自利利他的六度萬行來成就、圓滿二者的並重,如此的理事圓融才是行者修行的要則。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