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在僧團有感

文/釋諦融     

個人學佛未久,然何其幸運!能在初學佛的時節中,即得進入佛教的叢林學(僧)團生活;不僅在身命上得到僧團的洗禮,漸次(雖痛苦!)地蛻去為學佛前的習氣外衣。在心田中,更欣獲諸師長們的法雨澆灌,使心靈得以跳出塵俗之見而漸趨轉化!誠然,這是個人的所感所見,似不能十分客觀;因此,以下個人將做一番比較分別,以供說明,也可免去自說自話,自賣自誇的譏嫌!

美國的七Ο年代,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到:人類的一切行為,雖皆由需求(Needs)所引起,但需求意有高低層次之分,而使行為有簡繁之別。這些需求層次,依序如下:生理、安全、愛及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踐的需求。現在就以這五項,來檢視佛教的學(僧)團是如何的一個環境!

一、生理需求—

在佛教學團(本文特指「佛學院」)裏,食住是基本的供應。對於一個渴求佛法的學佛者,就能免去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試想:社會中的人們,終日所汲汲營求不休、憂心掛慮的眼前事,莫非食住的需求了。而在佛學院的我們,卻能於世人奔波衣食之際,已然安坐於桌前,享用一切!

二、安全需求—

現今社會的居住品質,可說是「鐵窗的文化」;在安全的維護保障,也頗受非議。反觀圓光的環境,幾乎見不到鐵窗;安全上也鮮有問題產生。再者,還有發心的護法龍天在護衛呢!在這環境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安全、穩定、受人保護“福利”,及免於恐懼、威脅的自由。

三、愛及隸屬的需求—

此項重點,在於同伴友善、他人接納及團體歸屬等方面的心理要求。佛學院中大眾來自各方,雖有不同的文化、環境背景;但每個人心志一同,都是希望能在佛法的追求與實踐上,進一步地深入而內化。此種心理趨向,使團體中的每一分子,能和合共住,依法同行。至於僧團中師長的慈愛關懷,就更無庸贅言了!

四、尊重需求—

在僧團的特殊倫理下,七眾弟子依著佛陀所教制的戒法,和合共住,彼此尊敬。「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更何況佛法是在恭敬中求得!團體中雖有勝緣、惡緣的聚會,但若心念一轉,何人不是面前的佛菩薩,專為對治我們的情執、貪著、瞋惡而來的呢?常不輕菩薩普禮一切眾生的身教,正是最好的典範!彼此能尊重、相互學習,這就是修行在生活中的實踐。

五、自我實踐需求—

來到佛學院,即便不是為學「佛」之行,也一定是欣慕佛法之深妙,而情願進入。然而,究竟說來,學佛所行才真正是學佛生命的第一要務;自我實踐的真正意涵,就在這裏!想想:佛陀並不是想拿「真理」的博士學位,才發大心求成正等覺;而是源於對生命真理的追尋(自利)、對覓求解眾生倒懸之良方(利人)的偉大誓願。發心出家(學佛)的人,都一定記得在剃度(皈依)日的佛前發願吧!

總上所述,可歸結如下的結論:僧團中對五項次第的需求,都確實能圓滿。前三項的功用有如外護,使學佛者能安住在修行環境中進而在第四項互尊互重的氛圍裏,達成第五項的最終成就;乃至自利利他的完美境地;此時,修行的道業自然圓成。

從前段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到:雖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用來解釋社會世俗大眾的行為。但實際上,也在某一程度上,與修學出世法的我們有密切的相關。這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最佳舉證!然而,即便外在環境是如此的“比「外」(佛學院牆外)有餘”;但累劫積滯心田的無明種子與煩惱習氣,總是尋隙而動、伺機而發。稍不攝心失卻正念,三毒即生!故提了幾個座右銘警惕自己,幫助自己能在大眾中安住道業!

一、認識自己—

瞭解自己,習氣在哪裏?專志在何處?哪些方面要加強等等。佛陀不也說:「常自審查,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人,唯有先認識自己,才能知道如何改變,使身心行為更完善。這就是「修行」的平等義吧!

二、動靜自然—

佛陀曾教示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唯二事應做:「聖默然,聖法談」。長晏坐靜默,才能修習諸禪那,明白清楚自己的心念流轉。遇有疑義不解,則應尋善知良友,演論法義,「真理愈辨愈明」,其義在此!

三、常懷感恩慚愧心—

在人群的社會,有人勞力、有人勞心,才得供應社會「一日之所需」。學佛出家的修行者,受十方供養;而道業未成,所消受的都是佛陀無邊的遺澤!然,有一分向道的心力,就有一分除去眾生苦惱的希望。在這般努力的當下,感恩與慚愧的心,就是鞭策我們精進不放逸的妙寶!

四、恆存無常想—

能身觀無常的人,是不會一時大意而浪費生命的。反之更能從中體悟真理,得到法益。就如「普賢警眾偈」所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對世間的如實觀,促使我們對一期生命做最佳的開發,乃至對慧命累世的永續經營。

道不遠,就在人心吧!大德亦曾言:「智者轉心,愚者轉境」。在修行的學程中,內心有一分對佛法深切納受的踏實感,依法教循序漸進,修行才會日益增上,而道力日久自然顯現,則能如佛陀一般「自利利人,法皆具足」,不亦樂乎!
 
                         刊於圓光新誌46期雙月刊88.7月P141~P143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