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從溈山警策看生命的內涵

 文/釋會中

從警策之釋題有二、:一、人。二、法。即能詮的人與所詮之法。看宇宙的真理均不離緣起法而何以要約人以法,如宇宙有一定的軌道運行;世人要以法律來規範才有保障,出家僧眾以戒律法攝眾,以求出世道,才得彰顯威儀,攝化群靈,求得解脫。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人生才有意義。靈祐禪師謂:「因賭末法情敝目茲,僧同陋俗號殄懈怠,無向上志,是以用心良苦,遂作此警策以曉悟勉進故。」。

生命之意義在法古今完人,繼萬世開太平,最終目地出離生死,求得大自在。人為萬物之靈,因人類的智慧高於一切有情;然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皆成幻滅、沒有生命一切財富皆歸他有、沒有生命一切權勢皆如雲煙,是故要珍惜生命,人生所追求的又是什麼?佛陀告訴我們萬法唯心,我們要辛勤的耕耘這塊心田。心的妄動造三途之苦,要認識自己的心,心的妄動如雜草;要時時照顧自己的心,時時除去無明草這是靈祐禪師一再叮嚀的,要我們不要忘本,要追本遡源,回歸本來的自性。

生命的價值在獨一無二、在不可等待、在不可替代是承先啟後。如蟬之在地下十年,初生後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一直奉獻它美妙的聲音直到死亡。眾生亦要學蟬一樣利用短暫的生命,不斷的奉獻自己的心力,方有價值。要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每一人都有不同的面貌,獨一無二,所以必須受到尊敬。要不斷學習改進,注意當下,時光稍縱即逝,所以不可空等待。又因果業隨身,因果個人自己了,別人不能替代。人世間是因緣所生法,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累積人生的經驗,斷惡修善,從人與人的相處,學習忍辱,行六度以累積福德資糧。人類因無始累劫無明、行和愛、取、有,造三毒之苦,累積逼迫,欲令厭離,深信因果定律。迴向發願,以顯發菩提,懺悔業障以消三障諸煩惱,四恩總報,煩惱滅盡,脫離苦海。出生了死,持戒生定、慧,三學總持,得以超脫苦海方為究竟。
從少欲知足的角度,人生最珍貴莫過於無所求,少欲知足的滿足感。一切以正向思考以平常心來看待。無所謂的生或死。何以?以依宇宙真理緣起法乃不變定律,有生必有死,每一眾生,皆不能沒有死;不離能、所世間相待有,所以要瞭解什麼是死,認清事實真相宇宙皆依成、住、壞、空無自性而運行。所以老子:「吾之大患在吾之有身也。」眾生皆因沈迷五欲之樂,迷失物欲的洪海而不自知。能以了生死為今生最要之事,知而不克發願而尫費時光,或為名聞利養,浪費妊冉時光者多,至如古德得道之深且多者,今則少之又少,所以潙山禪師深解佛密意,警策僧眾,自有遠見過人之處。

生命中最可貴之處,在承先啟後、在無私與無我的超越的品德,一切以犧牲奉獻拔度眾生苦為出發點,眾生所賦與的都是未來佛,責無旁貸都有其累劫願力的附帶價值。對於生死的看待?因眾生智慧淺短,沒有長遠的眼光和覺性,未能從生死中覺知。因無明對苦、空、無常的道理不瞭解,沒有眼光和智慧覺性,愛欲為生死輪迴的根本,眾生沈淪五欲之中,無法自拔。如何對治?人生是緣起的法的大溶爐,如是因、如是果,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有生必有死如以還滅門;以空的三無自性來解析萬事萬物,本來空寂。一切因緣假合,沒有生何來死,人世間本無只是心的妄動故。一心生萬法而萬法無自性畢竟空寂,如虛空,如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諸法集要經.治國品》說:「視一切眾生如赤子,若自身。」即是以大悲願心,視每一位眾生都如父母、如彌陀一般;先成就每一眾生之心,來成就自己。亦以大無畏的大乘菩薩犧牲服務的精神,來顯發自性真誠的一面,顯發自內的菩提。觀彌陀的實德能,如對每位眾生如父母,視一切眾生怨親平等。從好的一面、善的一面去看待一切眾生皆以一大事因緣出於三界。從另一方面說,人生是一種課題任務使命的進化,從孟子性善論的本意,教導他人做道德應做的事。就深一層說不外是從旁協助本心,本性的實存的自我醒悟,祇有性善論,能夠啟發自我醒悟人倫道德的心性本源。有此心性醒悟,就自然容易重視人格的尊嚴。人性本善是人恕之道所由形成的終極道理,終極的哲學道理是因為人性本有的善種。此乃異乎禽獸之處。正因人性本善,做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才會在生命盡頭,醒悟到生命即是正命的終極道理;才會在最後關頭實存地覺醒於自我本然的道德心性。到王陽明致良知倡導之後,性善論才完全擺脫宗教的超越性,徹底變成具有高度哲理的生死智慧。

轉識成智認清實相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分別.內心不去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此時就是實相現前。即念而無念、生而無生,何以是念而無念、生而無生念有分別即遠離實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實空方能如實不空,方顯真空.如非遠離諸相,豈能隨時現相.若非隨意現相亦不顯遠離諸相.
如淨土宗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有清淨水的地方,月影就現前.眾生皆有佛性,念佛念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世間虛妄,則能現佛見佛。
所以人生在世獨一無二、在不可等待、在不可替代。是承先啟後,必須把握當下。深信因果不昧,如是因、如是果,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萬事萬物本來空寂無所謂主宰。一切因緣假合沒有生,何來死?人世間本無自性,只是心的妄動,故萬法無自性畢竟空寂如虛空。眾生皆有佛性普願深入經藏皆共成佛道。

刊於:《圓光新誌》雙月刊,106期,p.119~p.121,民國98年07月。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