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以八正道光輝我們的人生

文/理俊法師  

    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部分,而三十七道品是苦、集、滅、道四諦中的道諦,修習八正道可以得阿羅漢果,因此,八正道在佛學領域中,屬於重要的一環。八正道除了可供學佛的人修習外,還可供一般世人在日常生活中修習,假如社會上人人都能修習八正道,那麼這個社會一定能充滿著安和樂利的景象。

    何謂八正道?佛說的「八正道」,當如何和我們的人生相互配合?對我們又有怎樣的助益?您可知道嗎? 說到八正道,不論世間或出世間,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德目。在世間若依照八正道而行,可成為ㄧ位德養兼備的好人;若於出世間行八正道,則可獲得生命的自在解脫。
    現在略述八正道的內容如下:

一、 正見︰

     正見為八正道之首,因為它是道行的眼目,也是領導者。在這娑婆世界中,眾生由於我執及業障,尤其在末法時期,很多人為非作歹,無法無天,甚至還主張「無天、無神鬼、無輪迴、無因果報應。」其實人類每天都是在因果關係中過日子,是我們自己未察覺而已,所以無論學佛與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因果定律的正見,以免無形中造作罪惡。 
   
     「正見」通常被解釋為正確的知見,若以現在的話說,可以作正確的思想講。也有人將「正見」解釋為正常的見解與認識,即對於慈悲平等,因緣果報,生死輪迴,都能透徹的了解。進一步地說,就是排斥一切邪見邪說,不受任何非正言語的蠱惑。看到見解不正確的旁門走道,或用心不良的人,應慇勤婉轉的勸說,要他們迷途知返,改邪歸正。

     佛法所說的「見」,其實就是思想的別名,因為人的一切行為活動是依思想而行的。思想正確的人,所行所為必是光明磊落的;反之,則舉止言談定是鬼祟不當,由此我們可知正見的重要。
        由於社會物質與精神發展的不成正比,一般人的思想多屬偏激,因而社會問題,世界紛擾,層出不窮,推諸根本,實是因人類不正確的思想所引發的不正行為所致,為此,不特佛教重視正確的思想,其它各宗教,學說亦如此。

     至於正見的標準如何,說法見仁見智,需靠各人的明智抉擇,若以佛教的觀點說,破見之最甚於破戒,因為破戒尚可懺悔惡果,破見是破根本思想,思想已偏,則萬劫難挽了。僧團六和合中,「見和同解」列為第一,就明示正見的重要了。

    如何才算正見?印順導師曾說過︰「正見,最先是聞慧,即知因果、事理、四諦、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正見是分別邪正、真妄的,知邪則行邪,知正則行正,捨邪惡而信受純正的。這才是「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的抉擇正見。前面曾說過正見有世間出世間之分,但無論如何,要得到真正的正見,還是須從佛法的多聞薰習中成就。

二、 正思惟:

   得了佛法的正見,接著而來的就是「正思惟」的開發。「正思惟」,就是思量分別,也是由正見所引起的正確思量分別心。俗語說:「學而不思則罔」,佛經上說:「念凡則凡,念聖則聖。」因此,一個人只要有正確的念頭,就會成為有正見的人;有了正見,再加上正思惟的分辨,人人皆具善心,世界一片祥和。
    正思惟,又名「正志」,這是「化正見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實現審慮、決定、發動思惟。」我們在這世間,不論做什麼事,首先必須對它加以深密的思考,仔細的審度,再三的考慮。經過此一階段,對所應行應做的加以決定,再進一步的採取行動。但這必須以正見為本,不然所思考的,可能就不正確,所採取的行動,自亦不合人生的正軌。

    不過正思惟不僅是思考而已,還要立志去實現,才能顯出你所思惟的是什麼。經中說:正志是「分別、自決、意解、數計、立意」,即是此意。因此,我們聽聞佛法,不能只是聽聽而已,還必須深入思惟,從思惟中立志去實踐。我們都知道在學佛修道的歷程中,往往會有很多問題發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面對問題,從各種角度加以思惟,溯本窮源地考慮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後才知道如何去解決、去處理。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惟,怎能適當地調整自己應行應止的行為呢?

    像有些人對宗教的信仰缺乏一顆虔誠恭敬的心,抱著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宗教是用來祈福求財、消災化凶、進趨名利的,一旦生活上、人際上受到阻礙挫折,就開始罵佛怨祖,完全謬解了信仰的真意。又有些人跟隨著師父學佛,有一天忽然覺得師父疏忽了他,或是發現了師父的一些缺失,於是有如世界末日一般,對佛法也失去信心,甚而毀謗三寶,造惡口業,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正見、正思惟所引起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純正不二的思想,思想純潔得如同一張潔淨的白紙般,這時心中沒有害人之心,同時也能除掉貪、瞋、癡的念頭,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都有著相當公允的衡量。既已如此,比如實行六度中的布施度;財產法施,量力而為;累積善行,但知利益他人。不僅是各人的功德,也無形中增長了佛教界的聲譽。

    我們學佛是要依法不依人,是要學佛的慈悲、犧牲、奉獻,假如我們連這些最基本的觀念、精神都無法學到做到,那就稱不上是ㄧ位有思想見地的學佛者了。

三、 正語:

     是關於口業的。就是所說的話要全是正正當當,絕不可有妄言、兩舌、惡口、綺語等之語出現。佛陀教人在適當的地方,表達適當的言語,與人和善,隨類化現。在家庭中正語,則ㄧ家和樂融融;外出正語,應對合宜,就易博得他人的好感,不失佛弟子的身份。人生在世,不能不說話,但是應當多說有益於人群的話;無關世道人心的話,不但要少說,甚至最好不要說。有些人總以為說說聊聊嘛,沒什麼關係,殊不知關係可大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口業往往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自己造了業還不要緊,害得別人感情破裂,傷心痛苦,或是啟人邪思,使人心有所染,再或以妄語詐傳真實,令人損失等等,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而且說出的話好似撥出的水,收不回來的;傷人害己,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佛陀要我們正語,就是為了要避免我們造口業。

    俗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我們不難了解慎言的重要,要避免禍從口出,唯有言語上小心,不是正當的話絕不要說。換句話說,就是要說ㄧ些有意義的話,而不是ㄧ些言不及義的閒話。

    四、正業:

   是正當的身業,就正當的行為生活而言。積極方面,則應該是不殺、不盜、不淫等三善行。凡是一切不合正義,不合道理,違背社會秩序及善良風俗的不正行為,都要完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人人切實改善不正的生活,整個社會就整個納入正軌,於己於人都有好處。

    人生在世,不論是求衣或求食,行住坐臥,飲食勞息,一切行為,都要謹慎,問心無愧,且要符合正道,才不會造出身、口、意三者的惡業行為。我們若要遠離惡業,應該做到「身」—時時刻刻做善事;「口」—時時刻刻說好話;「心」—時時刻刻住善思惟;更應該培養日行一善的習慣。待人處事,雖應擇善而固執,但不可以執著成見,造成業障。

    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動作,從正確的行業來說,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三種善的行為。不殺,是不殺害有情生命,我們想想;一個活活潑潑的生命,你能忍心催毀他嗎?五戒中,不殺位於第一;菩薩戒中,殺生位於首,就說明了佛教對殺生的看法。其實,不獨佛教如是說,世界各類宗教,乃至以仁為本的學說都有如此的看法。殺生之所以成為諸惡之首,因為它違反生命生存的意志;那個生命不貪念生存的,試想把刀架在頸上的滋味,就不難了解面對死亡的那種恐懼無力感了。假如人人都能做到「不殺生以絕內命」,則有情眾生均可得到和樂生存,所以我們佛教對不殺生這條戒,是特別重視的。

    其次,所謂不偷盜,就是別人沒給我的,不是屬於我私人的東西,絕不私竊,或硬行強取。要知道生命的生存,端賴資生物質的維持,你把別人的財務盜取過來,使別人感受到生存的威脅,無意是剝奪他人的外命,這同樣是罪惡的。古今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無非是為了生活;求生存是每個生命的共同要求,但是世間上有些人往往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偷竊別人的東西,忘了別人也要生存,這是殘忍自私的行為,所以佛教說:「不偷盜以斷外命」,是維持生命的一大功德。

    正業中,第三點就是不邪淫,所謂邪淫,對學佛者而言,佛陀是許可正當的夫婦結合,但夫妻以外的關係,不論在世法或佛法,都認為是罪惡的,世間許多罪惡多源於奸淫,儒家亦說「萬惡淫為首」,佛教呵斥邪淫,認為「不邪淫以破家室之好」,則家庭的協調和樂就不成問題。
    綜觀上述所說,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切實做到,則可稱是成就「正業」第一了。

    五、正命:

     就是正當職業之意。我們要生存於世上,就要謀一份足以餬口的生計;明白了佛理,就要慎重去選擇職業之類別。比方說屠宰商人我決不去做;決不販賣毒品,危害無知;決不開茶室妓女戶,及從事妨害風化的生意;不做花言巧語引人入殼的星相占卜業者。如果從事以上不正當的職業,就是「邪命」,不是正命了。凡事以「正命」自勵的人,把身、口、意三業都守得嚴謹,行為正大光明,是個坦蕩蕩的丈夫本色,自必受人敬重,未來光明的事業前途,也就不難締造。

    正命,是合理的經濟生活。佛法以智慧為本的修行,決不只是理觀。理解佛法而不能見於實際生活,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人心本來是圓妙自如,但因最初一念迷妄,而不幸有了假身,就不得不謀求解決生活之道。一個人活在娑婆世界,自有其生存意義,我們不能自侮,也不容許別人輕視,因此要活得有勇氣,不論順境與否,均應將煩惱化成菩提,抱持健全的心態,貢獻社會,服務人群。

    六、正精進:

     也就是正當的精勤努力,本著一心向上無畏的精神,環境愈不好,挫折愈多,愈要鼓足信心與勇氣去克服它。例如玄奘大師往西方求佛經原典,冒險涉足八百里的流沙,寧死不向東回頭一步,遇五峰而不害怕,使得高昌國大王受感動,是以一切威脅利誘都不足阻擋他的前進,勇猛精進的毅力,終於使他完成神聖的任務,成為佛教史上偉大的先知學者,為世人所永遠推崇。因此我們平日要鞭策自己於正常的知識去求精進,求理論實踐合一,要為努力探討生命的真正意義而奮鬥。

    有句諺語說:「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正精進呢?就是要依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來力求上進,並須要有決心及毅力,勇往直前,不可因挫折而停滯不前。尤其是我們學佛者及修行的人,更應該愈挫愈勇,克服一切困難,專心向正等正覺的道路邁進。

    七、正念:
    
     就是正當的心念。有些人由於每日為三餐奔馳往返,維持一家生計而勞碌,事多心煩,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不知不覺中,心無定念,就會妄想紛飛,生出種種壞念頭。因為心念不正,很容易就犯錯,往往一點錯事令你再回頭已有百年身,所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監獄裡的囚犯多是當年一念失慎,誤蹈法網者,苦果自受,故於念頭起處,可不慎哉!
所以我們要記住身為佛子,任重道遠,擔當自己家業及實踐如來行儀都來不及,心靈怎有閒情去興起無益的妄念呢?所以我們要隨時轉妄念為正念,攝受身心,潔身自愛。

    俗語說:「善惡決於一念之間。」貪瞋癡的惡念是因一念之邪而引起,戒定慧的般若慧也是一念之正而造就,正邪間一念之差,可以使人下地獄,也可使人往生淨土。所以佛在《遺教經》中說:「心之可畏,慎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明白了心念的作用,我們更應以正念作為人處世的準則。

    八、正定:
    
即是指正確的靜慮。精神統一,使心寧靜定,自然而然產生出真正的智慧來。佛陀就是經由禪定,證悟宇宙至高無上的真理。定靜是修心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每當遇到棘手的事情不知如何著手時,不妨藉著靜坐的入定功夫,使我們逐漸安穩平靜,智慧也就油然而生了。古德說:「寧靜以致遠」,實在是句至理名言。

    正定在佛法上的意義為修出世間定,遠離有漏禪定。慧明法師曾對他的弟子開示:「云合為定?心定無念自性定,學佛以得三昧為主。三昧者正定之意,如何方能正定?就要ㄧ念不生。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現即是如如不動,不動即是定。苟一念微動,則無明煩惱,隨之而起,心便不定,所以說心地無念那是定。不但學佛人要有定力,方不被魔擾,不為境遷,即世法上的ㄧ切,亦非具有定力,不能成功…。」

    總之,八正道是八條改善心性,修證阿羅漢的正確途徑。如果我們能將「八正道」融入我們的生活,以它來美化人生,並且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那麼個人的德業定可日益精進,不但如此,世界也會充滿著一片和樂和安祥,由此可見佛法的好處,適如慈航菩薩所說:「國法者乃治世之法也,非國法難以治世。佛法者乃救世之法也,非佛法難以救世,二者相倚不可相離明矣。」
    秉持至高無上的佛法,以八正道為奉行的守則,使我們的身心安和,這樣就不致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也唯有這樣,才能光輝我們的人生,為自己帶來幸福,也為社會大眾謀得相當的福利。利己利人,自助助他,又和樂不為呢!

參考書目:《佛法概要》印書導師著、(正聞出版社)

載錄:圓光佛研所第一屆、佛學院第三屆畢業特刊  P178~182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