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生命之洪流 — 業

文 /照殷法師 

壹、前言

    人從出生到死亡,肉體的生命就像燈泡般,燈泡用久會壞掉,但電源電流仍在,祇要換個新燈泡,一樣再有光亮。人的肉體生命不斷地在變換,投胎受生到另一個新軀殼,生命的洪流卻一樣的流轉,照樣活動發光,肉體的生命不斷地生生死死,但是心識靈魂永不死。

    人之所以會有生死輪迴,這是由於過去累世以來,不明事理而造下種種的業。從理論上說,人死後可能再出生為人,但並不是絕對的。大地萬物各有增減,但是死後會輪迴何道?佛教的說法,是看各人業力的感召而定。即使是再投胎為人,也有聰明、愚笨與美醜,乃至賢與不肖之別,這即是我們所謂的「業力」。

貳、業的定義

    「業」,梵語「羯磨」,華譯為「造作」。就是一切善惡行為的通稱,亦就是指我們的身、口二業,即意念所產生的一種力量。通常與「行」合用,而稱為「行業」,因為談到業必然會牽涉到「行」。首先我們得承認的是,人的每個行為活動,不是活動過去就沒有了,而是必然會產生結果,且是先有因而後有果。亦就是說,果是從因而來的,或說果是業的反應;所以佛法說業,不唯獨指因,實質上也含有因果關係。換句話說,一個「業」的形成,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行」。

    如從佛教的生命觀而言,即依有情五蘊的積聚及業相的解釋,離開五蘊根本就不能理解業的相續真相。五蘊為有情身心的組織,有情一切活動的根據。如《雜阿含經》云︰「於色見我,令眾生無生所蓋,愛繫其首。」由於眾生愛欲為本的思心所,由思心所的意志作用,帶動身、口二業,作善與不善的行為,即為「行業」。

參、業的種類

     業是眾生本身所創造的,自有它所應有的一定規律,決不能想像於業力外,有個業力規律的制定者,這是信受業力說,有個制定業力規律的大力者,那就不能說業是由眾生自身所造。有情生命前途的一切現象,雖多取決於自己的業力,但業的種類,非常廣泛,略說有二類:

    (一)定不定業:

     有些業應感怎樣的果報,是已決定而不容改變的,但在什麼時候受報,在這現生中,還是來生,並沒有決定,這即是「報定時不定」。有些業,招感怎樣的報,固然是決定了,就是何時受報,同樣是決定了的,這叫「報時俱定」,是指極重的業說。如:造弑父、弒母、弑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五無間業,來生決定墮落無間地獄;來生是時間的決定,地獄是受報的決定。


    不過古德曾說;「一切業都是不決定的」,因所造的任何一種業,都有改善的可能,問題看你有沒決心改善;有決心,任何極惡業,都可化重為輕,或者全不定受。但是有一點是絕對的,如《成佛之道》云:「諸業」在沒受報前,如不是修證解脫,都是怎麼也不失壞的。有業,就會有果報,今生不報,來生不受報,經千萬生業力照樣存在。只要因緣聚合,仍會受報。「三味水懺」的緣起中也提到;西漢時,因袁盎的中傷,而傷害了鼂錯,袁盎所造業,雖一直為受報,但當他被君王封為國師,因貪染沉香之座,惡業才感報,而患人面瘡。印順導師曾引《鹽喻經》說「犯了重大惡業的,只要有足夠時間痛下決心,『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可以輕受或不定受的,如大量鹽,投入長江大河中,水是不會鹹的。反之,雖造作較小的罪,卻不知修身、…修慧,還是要招苦報的,這等於少量的鹽,放於小杯裡,水還是鹹苦的,這是業不決定的有力教證。」

    佛陀住世說法,常示現種種定業不可移之實境,以示警我們,不可隨易造業;造了業就要受報,不可仰仗自他二力的化解,這是一種不好的依賴心,所以最好是不造業。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在造作時,總要思量一下,可否能作,如是衡量得失,可許則許,不可許則不可許,如此三思,自不會隨意造業。

    然定業與不定業,我們不能把它當成二元論來看待,而嚴格地說,業只有定業或不定業,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定與不定業,只是方便說;換言之,我們是積於某些現象思惟上的方便,而做「定與不定的分別」,藉著此分別,而幫助我們推衍一些問題。

    (二)共業不共業︰

    是就自他有情共不共同受用分的。一自作自受原則,一人作事,一人承當。但人類自他共依的社會,有時一人作事,不但影響自己,同時還影響到他人,甚至整個國家民族,都受到他的影響。就如一人作亂,勾聯異族的判變,從影響自己部份來說,即不共業,從影響他人方面而言,卻是共業。自己的不共業,如遭遇病苦疾難,只有忍受。他人的共業方面,只有相拒相攝,構成一個複雜的社會。個人之不共業,唯有靠各自去改善;然,社會之共業,則須大眾共同努力改進或挽救。
    
   不共業,是專就個人而言,如六根不具,相貌莊嚴與醜陋,乃至聲音優美清亮或粗俗低滯…等,這都是個人業報所感,不與他人共,故稱不共業。佛教說「自作自受」,就是這個道理,頗值得我們警惕。但,人往往都以為自己可以做許多事業,自己擁有相當大的自由,自己可以主宰自己,卻不知業如影隨形,時刻跟隨我們。當我們遭業力牽引時,若業力大於我們的心力,就只有乖乖地跟著它,好比磁鐵一樣,不走也不成。

     就拿我們的生命來說,即是一個很明顯的列子。當我們要投胎,據我們記憶之所及,從來無人徵求過我們的意見,是否願投生於此娑婆,而就糊里糊塗的被生下來了。我們被硬性的配給了這樣的一個生命。遲早我們也必須面臨死亡,雖不願意,但也無可奈何。可憐人類對自己的生命,都無選擇之自由,不願生而被強迫的生,不願死,無常一來又無法違抗,誰說「生命」本身非一絕大的悲劇呢?因此,我們永恆的生命,由於一念無明,而遮住了清淨的自性光明,使我們的行為顛倒,造就了千千萬萬不同的業,因此永在業海的浪濤中激盪、循環復始,漂流在生死洪流之中,由業所縛,而把生命割節成支離破碎。
  
   當我們感受業果報應時,即使是至親的父母,也不能代受。如《阿含經》中說:「此之苦報,惡業果者,非汝母作,非汝父作,非汝兄弟作,非汝姊妹作,非國王作,…亦非往昔先人所作,是汝自身作此惡業,今還聚集受此報也。」印度早期跟基督教一樣,認為有些人受報應,乃是先人所作。印度四種種姓,而第四種姓必定受苦,就是先人所作的觀念。
   
    依佛教對「業」的觀念來看,造作善惡業是自受殃,雖是父子亦不能互代受,《般泥洹經》說:「相須所作好惡,身自當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擅自獲福,惡自受殃。」各人累世所造業有異,所受報亦不同,而「業」是絕對不能互代的。故古德云:「欲知來是果,今生作者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因此當我們在這一期生命中,如受任何挫折逆境,這皆是我們過去種下的因,而今即是在承受此果。

    佛陀曾經說:「依子所播之種不同,所得之結果亦必然不同。」因此要扭轉生死的樞紐,唯有從各人當下之心念,及行為上著手,如《增一阿含經》言:「一者不造罪本而修其善,二者為罪改其所造。」就是說,我們若想改變過去惡業的果報,今生就得令這些惡行為的種子靜止不動,使它沒有增上緣,無法成熟,產生作用同時不斷地播撒善種子(如作慈善事業等),加強過去善種子的增上緣,讓它開花結果。由於行善去惡道業便慢慢地提昇,到時若惡業還須受的話,也是輕受。

肆、結論

    世界上往往讓我們輪迴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習氣。由於吾使來的習氣,使我們身、口、意恣情地去造業,一點點,一滴滴蠶食了自性的靈明,鬆懈放逸了六根,隨它到處去攀緣,而不自覺。今幸學佛,嫣然驚醒,才發現自己過去無知,整天隨著六根攀緣六境,取好則喜,取劣則憂,全以貪、嗔、癡三毒,來灌溉心靈。今想好好收攝六根,卻發現它早已如蠻牛般地頑固難調,只有狠下心,痛加皮鞭,奮力地與熾盛三毒搏鬥。雖然調攝的歷程是艱苦的,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有信心,這歷程的艱苦,也即是我們菩提道上的基石。


﹝參考書目﹞

1大正藏第一、二冊。
2《慈雲橋》樂崇輝著,(大乘經舍印行)。
3《業的研究》余萬居譯,(法爾出版社)。
4《業及依業而有的輪迴》演培法師著,(大乘經社印行)。
5《佛光大藏經》,阿含經。
   載錄:圓光佛研所第一屆、佛學院第三屆畢業特刊  P 62 ~ 66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