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因果之淺析

文 / 智耀法師

壹、前言

    在佛教的經典中,常常談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且還舉了許多實例,如:「持戒的果報是智慧」,「忍辱的果報是莊嚴法相」,「慈悲的果報是長壽」;此外,還有許多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來生墮入畜生道、地獄道的故事,勸人不可以為惡。這類的書有的說得相當精彩,如清代蒲松齡的「醒世姻緣」就是其中之一。但一般看書的人只把這些固是當作荒誕不經,嚇人的鬼話,
認為它不切實際、不科學。其實不然,這裡我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使人相信善惡報應的存在。這些理由不是聳人聽聞的故事,而是對眾生差別相給予一種觀察比較,使眾生的行為更合於道德規範。

貳、因果定律

    宇宙間有沒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定律呢?如果有的話,為何並不明顯?甚至有時會令人產生矛盾的感覺?我們可以先來考察一切生活中的實例,由此來說明「因果報應」何以會給人們模糊的印象,何以會不明顯。首先我們應了解一個善人不能沒有善報,惡人也不能不受惡報,只是會有許多錯雜的因素,不容易為人所察知。舉個例子來說明,當我們說:「老師好,學生才有好成績」,我想大家都不會否認的,因為這種因果關係是存在的,但是同樣是一位好老師的學生,是否一定都會有好成績?那就不敢保證了,因為影響學生成績好壞的因素並不只是教師的好壞,其它的因素也可能會淹沒了老師的功績,因為影響一個人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多方面的,像智能、健康情況、學習環境、用功程度、教材淺深等都是。
    所以,有因必有果,是自然之理法,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因果絲毫不爽,試想世間有誰能夠逃出因果定律圈?自然現象,先後相續,同樣之因,必生同樣之果,隱然如寓有法則。

參、因果與人類的關係

    往往有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他們認為世間一切的成功和失敗,富貴和貧窮,都是在命運的安排當中,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認為這是消極的宿命論。因為不相信因果,所以就不怕因果,不但不努力的修習善的行為。反而做了很多壞事,喪盡天良,到最後自己得到悲慘的下場。
    佛教的因果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行為來決定,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過去的不幸,可以靠不斷地努力,使它轉變為幸福。而到底要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呢?我們所說的命運就是業果,要把業果改善,使它更完美,就要從因地中去著手。要怎樣著手?這裡舉出三個方法:

一、 依自力

所謂依自力,就是依靠自己,努力行善。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加功用行,然後斷除貪心,犯罪、瞋恚、懈怠、散亂、愚痴等不好行為,我們要知道,一切的善果,都是一念之間所造作的。在一念當中能造惡,當然也就能行善,所以一切的命運,都要靠自己來改造。

二、 靠他力

有些人,不能靠自己力量改造命運,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或是意志力不夠,但是他可以依靠佛菩薩或外在的加持力。這裡舉出一個故事說明佛力的不可思議:古時候有一個人,住在河邊,有一天他坐在河邊編織竹器,忽然聽到兩個水鬼對話。水鬼甲說:「恭喜你,明天就可以找到一個替死鬼了。」水鬼乙說:「對啊!明日的替死鬼叫『某某』。」這個河邊做竹器的人聽了,覺得非常好奇,明天他依時前往觀看,果真見到一個喝醉酒的人歪歪倒倒來到河邊,醉鬼一見到河水就喊:「阿彌陀佛,河水真好喝,阿彌陀佛這水實在太好喝。」他喝足了水之後,就安然地離去。這位工匠心中十分納悶,當晚他又到河邊,聽到兩個水鬼對話,水鬼甲對水鬼乙說:「白天裡你的替死鬼來了,為什麼不捉住他?」水鬼乙說:「我正想要捉他,他竟然一聲『阿彌陀佛』就把我彈出了一尺多遠,第二次又想上前捉他,他又念了『阿彌陀佛』,啊!我的天啊!我覺得他光芒四射,射得我頭暈眼花,根本無法捉他,只好讓他離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念佛可以在無形中消除很多災難,我們一定要相信佛陀所說的,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福增慧。

三、 靠善知識的引導

曾經有一個小孩和朋友發生摩擦,跑到山谷大叫,以發洩內心的忿懣,他對著山谷說:「我恨你,我恨你。」當他叫的越大聲,山谷中所傳來的「我恨你」迴響也越大,這樣維持了很久,這小孩發洩以後,很沮喪地回到家裡,傷心地對她媽媽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恨我,連山谷也恨我。」
媽媽就問他原因,這小孩子就把他跟朋友發生不愉快的事,完完全全地跟他媽媽說,這時候媽媽很慈悲地牽著孩子的手,然後就帶他到依然寧靜無聲的山谷去,媽媽說:「孩子,你現在對著山谷說:『我愛世間所有的人,我愛世間所有的人。』」小孩子照著媽媽說的話做了,這個時候立刻山谷四面八方傳來「我愛世間所有的人」回響。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小孩的媽媽就是他的善知識,能開導他向上;用愛才能贏得愛,以恨對待,恨意只有加深而已。一個人得很端正,很莊嚴,是因為他從忍辱中慢慢修持而來的,而世間上最難看的臉孔是忿怒的臉;他所表現在外表上,不管是他的臉,或者是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忿怒,都是讓人討厭的,如果我們時常保持心平氣和,自然顯現出端正美好的面貌。而貧窮呢?是因為貪心、吝嗇,不知施捨,不能與人結緣而造成的。名位由恭敬中獲得,低賤因驕慢而生,喑啞是毀謗佛法的惡果,眼瞎、耳聾是不信四諦的受報,長壽是因為懂得行慈悲,短命起因於殺生,諸根不具足則是破戒的報應。

肆、逃避、出離與超越

    一般人總認為遠離人間,就是否定了人的價值和意義。其實恰好相反,正因為要提昇人的價值和意義才要暫時遠離,而不是不敢面對現實的生活,反之,若是抱著逃避,甚至於逃債的心態遠離他所處的環境,這種人就像逃亡的犯人一般,心裡經常充滿著恐懼、不自在、不安全,永遠承受著無處容身的心理壓力。要知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逃避是知苦卻不敢面對苦,反而是增加苦惱,厭離則是知苦、避苦,因而學佛脫苦,乃是為了疏導問題,總之,逃避違背佛法所說的因果律,當然不為佛法所允許,而厭離也不一定就是要離開人間,而是透過佛法的指導原則及其修行方式,提起對於世間現象的徹底認識。
    超越是外在的名相,並認清平凡的本質。所以,有多少自命「不凡」的人,就是因為過於追求燦爛輝煌,到頭來眾叛親離,甚至難耐曲終人散的淒涼而悲苦一生。名利地位的彩衣固然絢麗,卻也容易剝落,一顆安於平凡的心才是最踏實的,努力地提昇自我,在佛道中有高度的清醒,這就是一種超越。超越不是打敗別人,顯耀自己,而是對現象不起貪、瞋等的執著心,才能達到淨化身心的效果;不斷超越,如此便能悟解人生法則而了生脫死,身心自在,這樣自然就能超越三界火宅。

伍、結論

    現世的持戒積善,善種福田,如果只享現世的福報,只要緣盡都會成空,一去不復返。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又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的報應是確切不疑的。因為緣起性空,所以一旦苦難來臨,是躲不掉的。至於如何趨善避惡,勢必要每個人都謹慎的處理每一件事,據筆者的觀察;善惡的品質,將會影響人類內分泌系統,為惡者多緊張、恐怖、憤怒、憎恨,某些應急的分泌物特多,不但會影響人的外貌,而且為日後疾病痛苦及生理衰老的根源。
    所以,因果是要對我們所作所為負責,因緣是教我們對一切的現象不起貪、瞋等的執著心,才能達到淨化身心的效果。只要我們肯努力耕耘,必定會有收穫,相信終有一天法界有情眾生,皆能共乘佛道。

載錄:圓光佛研所第一屆、佛學院第三屆畢業特刊  P83 ~ 85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