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學生園地

僧青年應有的認識

文 / 釋性淳
    綜觀現今社會瀰漫著兇殘、奢靡、爭奪、自私的風氣,人們內心中亦隱藏著一股不安、虛偽、邪惡的心理。此時正需要佛教以慈悲、無我、利他的精神,義無反顧且責無旁貸地來扭轉這股不良的風氣;用真誠、正直、平等淨化浮躁不安的人心,期盼這紛擾短視的時代,早日成為清淨國土。因此,處於樂求解脫、清淨、自在的佛教僧團中之僧青年,可說是任重而道遠。               
   
到底僧青年應具備什麼的認知呢?個人在此提出幾點淺見:

    一、佛教的興盛與否,全繫於七眾佛弟子身上(青年僧尤其重要),而佛教的興衰又關係著社會的安定與動亂:國家安定的時候不能沒有佛教,在國家戰亂頻仍的時候,佛法更是徨徨人心中的一顆定心丸、一個指標。所以在此時代巨輪的推動下,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青年,更應深切體認到—佛教興亡,教徒有責。這是個佛教青年肩負興揚聖教,捨我其隨的偉大時代,所以應確信自己是佛教中重要的一分子,絕不可妄自菲薄,或只求做個自了漢。而能否紹隆佛法,續佛慧命,改造社會,淨化人心,端賴每一個僧青年的努力。擁有這種不推諉的共識之後,更重要的便是要勇於承擔,以堅毅的、熱烈的、大無畏的精神來負起復興佛教的使命,為眾生開闢一條人間佛教的新方向。因此,僧青年應先面對自我、認識自我、休養自我,繼而突破自我,然後才能真正深入佛法的領域,進而自利利他。
  
  二、佛教青年固然應有熱情活潑的胸襟,但為實踐此復興聖教,淨化人心,自度度人,成為佛教命脈的中流砥柱,就必須具有一種悲憫的情懷與勇於奮鬥的氣質,使自我的生命理想化、自覺化、意志化。而這一切的基礎,首先就要以佛制的戒律和教法來端正自己,從聞法、思維、修善的薰修中,作為自我充實的首要之務。此外,佛教絕非玄談空說的宗教,而是要落實於實際的生活中,所以日常的待人處事,不能好高騖遠,貢高我慢,而要讓我們周邊的每一個人感受到佛法的滋潤,真正獲得利益,獲得安樂。
   
  三、以歷境鍊心的功夫,時時關照和反省自己,使自己具有健全、開朗的思想。同時亦於不斷自我觀照反省中,漸漸提昇而培養高尚的人格;與人相處注重進退應對之禮,凡事心存善念,做事要求效率,表現敬業精神;無論處在任何團體或去到什麼地方,要常常想到如何去幫助別人,而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秉持菩薩拔苦與樂的精神來為他人服務,並培養寬闊的胸襟多體諒別人,包容別人。在這五濁穢土當中,我們所面臨的無非是順、逆境,順的是增上緣,逆的也是增上緣。而在順逆之中最重要的是行者的不取不捨,莫論好壞,所謂「八風吹不動」,一切隨緣不變,不便隨緣,堅定我們的學佛方向,解行相應,以理導行或由行悟理務,端看個人的契機。或許別人曾經虧待過我們,如今我們以德報怨,正可培養我們的德行,更可表現我們的寬厚及心性的柔順。所以古今大德教誡我們:「吃虧就是佔便宜。」不要怕自己吃虧,一切自有因果存在,養自身德終究受益的還是自己,如此自可於現實生活中,獲得無邊的法喜與自在。在學業上,則時時不忘自我期許,自我教育,為眾生遍學一切善法,廣續菩提資糧,訂定短期或長期的學習目標,不斷自我充實,袪除得過且過的心理,努力於經、律、論三藏的深入,間故世間、出出間學問的修習,以期充實自己的內涵,作為弘法利生的基礎。
   
   四、除了自我的充實與提升之外,僧青年應時時不忘三寶恩、國家恩、師長恩、眾生恩,而唯有努力於聖教的宣揚,以淨化日益腐敗的世道人心,方足以報四重恩於萬一。時代的巨輪不斷的在向前堆移,科學也日新月異,由從前的農業社會—晨起荷鋤迎旭日,幕看炊煙落日歸的生活,而至今日分秒必爭的工商時代,一般人並無多少閒暇功夫來到寺院聽那煞費時間的講經。因此,出家人必得由昔日的避居山林漸漸走向多元化的社會,面對群眾來從事弘化的工作。在弘法利生的技巧上,也不得不應時、應機的做方便,通俗而生活化的佛法,將使一般人更容易接受:或利用假期,如寒暑徦舉辦各類活動,或者是成立定期的共修會、念佛會等,透過各種管道而將佛法傳遞出去,以滋潤焦慮不安,枯竭的心靈,化穢土為淨土,使當前的社會成為真、善、美的極樂世界,此則為現今僧青年所必須努力的方向。
   
  《金剛經》云:「已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要自己有道心,深入理解佛法,體悟法義所在,而依教奉行,就能運用智慧,善巧解決難題。即使在學佛的過程中,遇到種種障礙,都可以藉著反省,發現自己的過失或缺點,而加以改正,進而轉逆境為增上勝緣,使自己的修養更上一層樓。如此,人格健全、僧格高尚,道力鞏固之後,即能以不變應萬變,而隨緣化度,效法菩薩慈悲利他的精神,努力為現前的佛教及眾生作最真誠的奉獻,則未來佛法的弘揚將指日可待,而滌清世流,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亦必能順利達成。

載錄:圓光佛研所第一屆、佛學院第三屆 畢業特刊    P123~124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