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如悟院長法語_2

學佛者對淨土極樂世界的認識

文/如悟法師
 
如所周知,學佛人予念佛之後,必然要念一次迴向文,迴向佛淨土和極樂國。這兩個境界雖然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名詞,但還是有分別的。佛淨土是一切諸佛的淨土,極樂國則是諸佛淨土中之ㄧ的阿彌陀佛淨土。這兩個名詞,皆是實有其地的境界,並不止是心理上想像的虛無境界。為什麼不往生諸佛淨土,而要往生極樂國呢?這當然是有選擇的!如果信口唸去,不求甚解的念去,對於佛淨土和極樂國土,只是一種模糊影響的想像,那將是事半功倍的事!因此!必須認清楚淨土的境界,尤其要認清楚極樂淨土的境界,才可以足踏實地做功夫。現在且先談認識淨土世界。

一、諸佛淨土

    淨土是佛家極為普徧而廣大的世界,他是和穢土相對的。凡眾生住的世界叫穢土世界,凡諸佛所住的世界叫淨土世界。穢土是六道輪迴的世界,自天堂人間以至地獄,都包括在穢土世界之中。淨土世界,則是超出六道輪迴以外的世界,這便是淨土和穢土世界的分野。

    淨土世界的領域,從廣義說,是包括眾生現住的世界。如同眾生現住的世界,是包括地球和地球以外的天體是一樣的。眾生在地球以內的國土中生活,不能跑到地球以外去生活,但在地球以內,看地球以外的天體,如日月星辰,和天體中的宇宙太空,給我們以光熱空間和互相闢合的力量,則均是屬於我們這一世界的了。但眾生血肉之軀,僅能和這些光熱空力接近,而不能達到,則是事實。反之站在淨土世界,看我們所住的世界,和天體中一切世界,也一樣是屬於淨土世界的。而且以佛法的力量,他的邊緣,是徧及一切世界的。在佛所住的地方有淨土世界,在眾生住的地方,也有淨土世界,即在波旬──魔所住的地方,一樣還是有淨土世界的。眾生能否發現這個無所不在的淨土世界,只看你能不能仗佛的加持而定的。

    在佛經中揭示這種理由的地方極多,而我們常見的『維摩詰經』,便有極為明顯的揭示。如舍利弗在佛前說:「此土丘陵坑坎,荊棘砂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因而懷疑我佛所處世界不淨?」螺髻梵王告舍利佛:「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智,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菩薩于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皆成無量功德寶莊嚴土。

    由此我們知道:釋迦所在,正是眾生現住穢土世界,就隨時可以湧現莊嚴淨土;可知淨土世界是無所不在的。但在同一場合之中,不知有佛智的眾生,自是懵懵昧昧,浮沈五濁惡世之中,不知怎樣為穢?怎樣為淨?即同一佛弟子,也有如舍利弗所見的是穢土,螺髻梵王所見的是淨土之分。這原因不在淨土有深淺遠近,而在心有高下。若人心淨,便能見此土功德莊嚴。

    由此可知:不但從地域上看,是處處有淨土;即從眾生的心性上看,也是人人皆有淨土的。問題只在這顆心,能不能依佛慧?如心能依佛慧,不生高下,雖被逆子禁閉在七重牢獄之中的頻婆娑羅大王,和國太夫人韋提希,亦能心眼無障,自然增進,成阿那含,應時得見彼佛國土。如心有高下,則舍利弗身在佛前,還是見到荊棘坎坷的穢土了。這境界說來似乎很神奇,而實在是普通人可以體會得到的事。

    一個人在心閒意暢時,見到鳥啼花放,便會作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感想。如在傷離念亂之時,便會變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這便叫境隨心轉。普通人只是一種情感的心,還能將同樣的境界,作成不同樣的觀感。如果以佛法上淨信之心,進一步去看自己所接觸的境界,自然不同於普通人的觀感的。所以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可知淨土的廣大,乃是沒有限度的。

    就狹義上看:淨土是有許多個世界,而不儘是一個世界的。例如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彌勒的兜率淨土,藥師的琉璃淨土,香積的香嚴淨土。所謂諸佛淨土,即是說一佛有一佛的淨土。這些不同的淨土,其嚴淨的性質並沒有不同,所不同者,只在功行上的方法;有的是以自由研究為原則,有的是以導師啟迪為原則,有的理論擅長,有的實行擅長;各有各的教法,各有各的好處;一方面是體同用別,一方面又是殊途同歸的。

    所以佛說:「菩薩隨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而取佛土;隨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即是看求學人的資質興趣和機緣,而投向哪一個學校的說法。因為諸佛皆為大醫王,有的是外科專家,有的是內科專家,主要看眾生的病在那一科,便可求治於那一科而得癒。諸佛又如渡河的舟筏,任何人可渡。但求渡的人,能趁到那一艘船,就得看求渡者的機緣了。所以無論從何種法門,皈依何佛,都可以迴向到淨土。反之明白淨土的偉大,便也可以隨其心淨,即佛淨土之中,皈于諸佛的任何一佛。我們只看一部『維摩詰經』,本為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而說法的。但開宗明義的第一章佛國品,便由釋迦反復闡明菩薩淨土之行說起;可知不可思議和不二法門,就須從了解淨土為起首。因此對於淨土境界,決不可付之於模糊影響之中,而必須將其境界輪廓弄清楚,才是辦法,才不失莊嚴佛淨土的意義。

二、極樂淨土

    看清了諸佛淨土,我們要再認識極樂國的淨土了。我們知道大醫王各有各的專長醫術,但眾生的病者,多數不明白自己病源所自,將怎樣去選擇醫生呢?如果全憑機緣去找醫生,那將成為碰命運而無把握的事了。因此釋迦便介紹學佛人以方便的法門,皈向阿彌陀佛淨土。釋迦在大小彌陀觀經之中,便全力宣說極樂淨土的好處和往生的方便。

    佛為什麼這樣盡力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呢?因為這一世界,乃是極其安穩廣大而又方便易入的世界;阿彌陀佛又是能醫內外全科百病的醫王,病者不須自己檢討病況而得醫的。他又是駕在河上的橋樑,渡者不須守候船筏而隨時可以走過去的。最簡單捷便的,只要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其人臨命終時,即得阿彌陀佛,現在其前。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所以佛告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我們再看『無量壽經』,便可知道釋迦所以鄭重介紹極樂淨土的原因,還不僅此,還有其特別殊勝的原因──

    第一、極樂淨土,是一切諸佛淨土中的新大陸,是新開闢最嚴淨殊勝的淨土。當阿彌陀佛發願成佛之時,便對定自在王佛說:「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劫苦之本。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時法藏比丘,即攝定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已,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由這一節佛所說的經文,可以證知,極樂淨土乃是阿彌陀佛,在自在王佛指引之下,參考了二百十億佛剎土,也即是參考了一切諸佛淨土,和大千世界所有穢土之後,加以改良,而建立的極樂淨土。因此他這個世界,自然比諸佛世界之有淨有穢者不同。他是新興的有淨無穢的世界,他的住民,是經過考驗,然後加以許可──接引,都是能住在定聚的住民。換言之,他乃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純君子國。

    第二、這淨土主持人的方便願力,比其他一切諸佛,也更為方便偉大,當阿彌陀佛成佛之時,便發四十八願,凡讀過無量壽經的人,都會感歎阿彌陀佛為了歡迎移民入境──接引眾生,所發願力的宏偉,這裡不用再說。但我們要知道,這四十八願,無異極樂國土的憲章和移民律,經釋迦為之公佈之後,人人均能了解,亦即人人均有享受這法律利益的權益,只看你願不願意這法律之內做公民。這又是極樂淨土所持有。而為其他諸佛淨土所不見的事。

    第三、這淨土除了主持阿彌陀佛外,還有觀世音、大勢至兩位大助手,協助 阿彌陀佛,作接引和安頓新來移民的工作。此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二菩薩,于是國內,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我們由此便可明瞭,其他諸佛淨土之中,當然也有其威神光明的助手,但決沒有如極樂淨土這兩位助手,和我們這一世界關係之深,人情之熟。在佛法上說:便是有緣。因為這兩位菩薩,原本就是我們這世界的同胞,轉化彼國的。所以我們這世界的眾生,和這兩位菩薩,也極其熟悉,並不陌生。如果照人類國家行政組織來說,這兩位菩薩,在極樂世界之中,至少就等於專管地球部份接引教導的主管官。再一切諸佛淨土,所接引的眾生,乃是徧於三千大千世界的,並沒有專門主辦我們這一世界的接引者。祇有極樂淨土,才有這樣兩位專理我們這一世界的大菩薩,這不是特別方便嗎?

    由於這三個特殊原因,所以佛陀要從一切諸佛淨土之中,特別為我們這一世界的眾生,介紹阿彌陀佛淨土了。

三、怎樣證實淨土世界的所在

    一切諸佛淨土,皆有其實在的境界。他們的領域,各由諸佛所在的地方,一直接近到我們這個世界的每一角落,而且接近到每一眾生的心性之上。這裡且作事實上的引證,將極樂淨土來作一個代表說明,而諸佛淨土之所在,也可推類而得之了。

    極樂淨土,在什麼地方呢?照釋迦的指示,是在:從是西方過十億佛土的地方。他有道場寶樹堂舍樓觀寶池蓮花,他是三千大千世界,和諸佛淨土中之ㄧ的寶嚴國土世界。這地方當然在我們地球以外極為遼遠的宇宙之間。

    我們先看華嚴經所說花嚴世界的輪廓,和華嚴世界安立圖的大致;所有小千中大千世界,部分佈在太空中一個立體的渾圓的空間之內,成為一個宇宙系統。再看智度論和佛地論的解釋:每一小世界,是以須彌山──按即喜馬拉雅山,全世界的屋脊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圜繞。現在看來,這一小世界,即等於我們的地球。合此一千小世界,名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即一千個大千世界,包括有十萬萬的小世界。這種宇宙觀,在中國古代也已有之。『史記˙鄒奭傳』:「中國者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者九;于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是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之。其外天地之際焉。」鄒奭所說的宇宙範圍,當然是很小的,而且是從理想推衍出來的。

    而釋迦所說的,則是從他歷劫的經歷而來,乃是可以現代的學說作證明的。照現代天文鏡中告知我們,儘屬於我們這一小世界地球所在的系統的銀河系,便是一個立體的渾圓的宇宙組織。在我們這一系統之外,其組織和我們銀河系一樣的許多星雲,也一樣是立體的渾圓的組合。儘我們銀河系的直徑,即在二千光年以上,位置在這二千光年立體空間之中,能辨別清楚的恆星世界,就有二千萬個以上,這些恆星都等於一個太陽。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便有和地球同輩份的世界九個,和月亮同輩份的世界二十多個;還有介於火星木星世界之間的微塵世界不知其數。這樣算起來,大千世界的範圍,凡沒有超出銀河系統以外,還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份。那麼相去十億佛土的極樂世界,是不能算太遠,而在這二千光年的銀河系統之中,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讓阿彌陀佛找到一個理想地方,建設極樂世界,並不算是一件稀奇的事。現代天文鏡,還比不上天眼通,不過是能看到極粗極模糊的一點點。即以近在我們比鄰的火星世界,也還只能決定其有活動的物體,而不能確定其為何種物體,就已經是以證明佛所說宇宙的正確性。由此可知諸佛淨土和極樂淨土,並不是純理想的境界,而是確有其他的境界。將來天文窺測再進步幾十倍至百倍,必然會恍然於佛所說淨土世界的領域了。

四、怎樣和極樂世界交通

    極樂世界是實有的,但怎樣和他交通呢?他遠在我們這個世界之外,即使是在銀河系十分之ㄧ的路程,而我們的行動進步到一秒時十萬八千里,也還非三四百年不能到達。這樣長遠時間的交通,不是一個大疑問媽?然而不然!這只是物質的交通,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至於淨土的交通,乃是超物質,並且超乎光線的限制的。所以他的交通,在時間和空間上,乃是毫無限制存在的。

    佛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即是說:只要心淨,就和淨土相接了。今佛淨土,諸佛淨土,以至極樂淨土,祇有方式上的不同,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他們皆是互相攝入的。譬如大道上的路燈,是一路互相照耀的,祇要接近一燈的光明,便一路全是光明,而可以直達最後目的之ㄧ燈了。清淨的心,能接近一佛淨土,便同時接近了諸佛淨土,而決定歸向那一方的淨土,就只看你的信心。

    佛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路,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即是說,還要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到命終時,即刻就能在彼土往生,是沒有什麼限制的。因為往生的並不是假我的血肉之軀,而是真我的心與識;業累已淨者的無罣礙的心,和業累未淨而具有信心的帶業往生者的神識。心和識一剎那之間,繞地球一周或在一剎那間飛入相去地球三十萬里的傳說中的月宮,那是極為尋常的事。任何現前目所看不到,耳所聽不到的地方,和久別的人;只須一動念,便在眼前。這是我們沒有佛法影響的眾人,在日常生活中,便時時可以體會到的現象。

    一顆心識,裹住我們身體肉團之中,沒有佛力的護持,還能不受時空的限制,於一剎那頃飛越重山大海,幾千萬里之外,毫無阻礙。如果加上信願,得到佛力加持,於命終後,這心識超過六塵和軀體包裹之外,哪還有什麼時空的限制呢?照天文學說:物質在地面上空三百里以內,還有空氣的阻礙。最速的火箭,每秒時只能上升幾萬尺。到三百里以外真空地帶,一個人造月亮,沒有推動器的金屬球,也可以九十分時繞地球一周。但這是金屬的東西,是物質。還會收到太空中引力的影響和阻礙。至於心識,是沒有物質引力的影響,止有至心迴向,和佛力接引,同一方向的吸引力,自然會開闢出不可思議的超時空的交通了。

    佛說: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徧照十方諸佛國土;故號無量光佛──照日月光佛──,雖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皆得解脫。即是說:眾生住穢土世界,如在暗中;而極樂淨土,則如同日光。祇須見到日光,即不用四處奔走,但在本處,立即離去黑暗,投入光明。這光便等於淨土,這黑暗等於穢土。我們假定這光遠在銀河的邊緣,我們可以不問他相隔為一千或二千光年,但我們舉目即能見到他,動心即能湧現他,想像他,這便是我們現前無限制的速度,也就是眾生迴向往生者,和極樂淨土世界無限制的交通速度了。

五、極樂淨土交通的資量

    以上所說極樂淨土世界,當然只是一個輪廓。在從前的人,只能以想像作說明。而現代則有許多地方,可以從物質文明的進步來證明。幫忙我們得到一個比較明晰的了解,這於佛學上是很有意義的。我國先哲說:行百里者,隔宿舂糧,行千里者,三月聚糧。佛法上也有資糧位的揭示。眾生往生淨土,雖然至心迴向,即得往生,但資糧也還是第一個先決的問題。資糧,就是列在功行前面的信心和願立。沒有信心,便不是專誠拜謁的客人,自然一切下文都談不到。有信心而無願力,也還是過門而不入室的客人,還是中道而廢,沒有到達的可能。這也是淨土問題中重要的課題。這種資糧,是人人可辦的,只須一念淨信,便可齊備的。而極樂淨土的邊緣,又近在眾生的心頭上,因之我們對於淨土狀況的了解,也就是堅定淨信和充實資糧的必要條件。

    我們血肉之身,想前往某一地方,路程近的,要走一天半天,遠了便要利用車船飛機。我們的心識,想前往某一地方,祇須動念即到,但還不能說全無限制。因為我們的心識,只能舊地重遊,而不能走入意想不到的天地中去的。必須我們血肉之軀,曾經去過的地方,或者我們耳熟能詳的地方,才能神遊其地。甚至我們過去生曾經歷的地方,才能於夢境荒唐之中,再到其地。如果沒有身歷,沒有耳聞的地方,便沒有印象,便限制了動念即到的心識交通了。

    因此介紹極樂世界的釋迦,便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經之中,不厭反復求詳,描述這一淨土世界中的地形國俗宮池臺欄楯樹木花草禽鳥;描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的相貌衣飾,即是針對這一限制而說法,提醒迴向者耳熟能詳的功德,一作為迴向者基本的資糧;這實是學佛人所不可忽視的功行。而從這一點,佛說阿彌陀佛淨土景象之ㄧ點,也可證明我們所說認識淨土和極樂世界,實是必要的事。
出自圓光佛學文選 第一輯 P75~P96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