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資糧

如悟院長法語_2

南岳懷讓禪師

文/如悟長老 
   佛教中有小乘禪與大乘禪之別。方便觀與正觀,是小乘觀,法相宗的五重唯識觀,三論宗的八不中道觀,天台宗的三諦圓融觀,華嚴宗的事事無礙法界觀,真玄宗的入我我入觀等,是大乘禪。故禪宗的教理可謂包括佛教實際的名稱。禪是用直觀體驗的方法,達到明心見性,透澈空門的妙境。其思想一言以蔽之,為「即心是佛,是心作佛」,重在力行實踐,而非理論的宗教。

    禪的心體乃是一性圓明、無我無念,昭昭明明、靈靈覺覺,寂然不動,澈見自我的心源,與天地同體,與萬物同根,物我一如,自他不二的境界。否認孤立的小我,直覺整個人群,社會乃至一切動物,同是宇宙大生命的顯現,生死苦樂,皆言執著孤立的小我欲而起,認色身為自我而忘心性者為迷,認心性為真我而忘色身者為悟。色身是有形的孤立小我的小生命,故有生死苦樂。然心性則是無形共同宇宙靈的大我大生命,故無生死悲歡,我人處此苦多樂少的現世,如能超越苦樂,居有生死的幻身,而了卻生死,可稱為心地光明,而究竟解脫了。

    再說,禪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如能啟發人性渾一的天性,便可以表現功奪造化的偉大力量,佛說:「周遍太虛,無非是性」。性即心物合一的本體,包括了能、力、質三者的相互作用。現代原子分析的結果,已可證驗心物已歸於一元化,山河大地等一切有形,皆是性的幻影。性是清淨本然,故佛家要「返其本然」。儒家要「行其當然」,道家要「順其自然」。可隨眾生心要做什麼,即是什麼。

    例如近代虛雲老和尚,應用性靈功同造化的兩件事實。一、民國十五年暮春,在雲南雲棲寺傳戒講經期間,殿前枯梅開白蓮花幾十朵,於寺前後菜園,所有青菜盡開青蓮花,每花中心如一立佛像,實屬希奇。二、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在廣州淨慧寺(也就是以後的六榕寺)建水陸道場七晝夜,結壇時,寺內緋桃忽然著花,重台璀璨,得未曾有,花開一旬未謝,觀者塞途。

    誠然,禪功是皈一、悟一、行一、得一、識一的,關於一的應用,佛說:「皈一」;儒說:「貫一」;道說:「守一」。倘若我人性靈功夫造詣至此,則真如的妙法,可以化育眾生,道環不斷,永遠進化無窮,決定可以建立地上的莊嚴淨土,實現世界的協和與繁榮。故禪宗注重現實生活的證悟,應首先發心,由人天二乘,至於大乘五乘道所攝六度萬行,修積福德資糧諸善法,均須切實奉行,並親近明師益友,修定參禪,直趨大道,永不退悔,今生不了,期之來生,堅志三生,必可豁然貫通,體解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在平日生活實踐上:即說即做,悟行能夠合一,故大義當為之事,勇猛精進,雖赴湯蹈火,毅然而為之,於接物應世,則常能心普萬物而無心(天地之定),情順萬物而無情(聖人之定),而能慈悲救世,自在應用,能完成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人格的,即成功了佛格。

    那麼,到底禪之體系是什麼呢?這可大別為二種類,第一類是否定一切,無心無念,放棄一切,達到心中無一切的境界。一旦到了此種境界,再回頭肯定一切。這時,所有的山河大地無不是如來法身。這是一種禪的根本體驗,而自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到五祖弘忍,除此五人之外,其所集的語錄,形成了一系的禪學,即中華禪的體系。這一系的禪,複分為初期的中華禪和中期的中華禪。

    中華禪的代表,有所謂五家七宗的派別。六祖門下,傳心得最著的五家是: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荷澤海會、南陽慧忠以及永嘉玄覺,俱各化行一方,其中尤以懷讓、行思兩大師,傳法最盛。七宗是臨濟義玄、洞山良价、雲門文偃、潙山靈祐、法眼文益、黃龍慧南、楊枝方會。

    其中黃檗希運(傳心法要及宛陵錄)代表唐代的禪;圓悟克勤(語錄及心要)代表宋代的禪。以上諸師以外把中華禪的特色發揮的有──馬祖的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趙州的柏樹;洞山的麻三斤;夾山的無籃;永光真的懸崖撒手;楊大年的八角磨盤等。

    要解開中華禪,須要看語錄,及傳燈錄所記載的禪語,由此可做成禪的精神生活的體系。

    六祖得法弟子四十餘人,而以南岳懷讓、青原行思為正統。於此,學人極推崇南岳懷讓禪師。

    南岳懷讓禪師,俗性杜,十金州安康人。禪師自幼即天資穎悟,與眾不同,才不過十歲,不僅能讀書,且特別喜讀佛書,即使讀後不解其義,卻還是一付洋洋自得的神情。

    他天庭飽滿、兩眼炯炯有神,從堂堂儀容上看,十足有出家相。家人雖表面不說,心底思量:莫非此子夙具佛緣,日後將離家清修麼?果不其然,在十五歲英俊少年、活力充沛之時,他便投入玉泉寺弘景禪師座下,請求為之披剃。到了二十歲那年,受具足戒。然後至嵩岳,拜在悲安禪師(五祖弘忍弟子)門下求教。

    懷讓一向有著求法若渴、不斷進取的精神,年輕的他,總覺得有生之日,要拿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修行經驗做榜樣,他一定要到處訪求明師,務求禪修之努力與推進。經過沒多久,他有了拜見六祖慧能大師的機會。
    到了慧能處,大師一見這位青年相貌不凡,而且看他來意誠懇,心內有數「此人非池中物」,當下便問:

    「你從什麼地方來?」

    懷讓恭敬回答:「從慧安禪師那兒來。」

    接著大師又問到「何物如何來?」時,他想不出答案,啞口無言。

    眼看他一臉茫然,頗為失望不安、內心焦灼之時,大師竟然以平靜的語氣說:

    「其實你在嵩山慧安禪師處,可以學習到許多東西;不過,既然你來了,好吧!你留下來!」

    懷讓禪師大喜過望。從此潛心用功。──是的,參禪談何容易!第一要舉話頭、起疑情,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有疑必悟,不疑不悟」看話題起疑情,只要問號沒有答案,如能答出,即是開悟,即名「見性」,即是與祖師之心相印。第二要將所參的疑情,打成一片,古人有「三十年不雜用心,四十年才打成一片。」長慶禪師坐破七個蒲團,亦是為的功夫成片。第三要打破疑團 地一聲,才能豁然大悟,古人說:「至今方見娘生面,從此不做忤逆兒。」還有古人打開禪門,捲起門簾時,豁然大悟說:「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子看天下,有人問我名和姓,舉起柫子闢口打。」

    懷讓經過八年的用功,他在慧能大師相前說有了解的東西。

    「喔!你終於有答案了?」

    「是,有答案了。」

    「好!你說,怎麼個了解法?」

    懷讓便回答大師:

    「說似一物,即不中。」

    原來他體悟的是,就佛性言,認為所悟的本體,是無法中的的的,就是如此簡單。他悟透了佛性,追隨慧能大師座下,八年的歷練沒有白費。
    景雲二年,他告別六祖,到湖北武當山隱居了十年,然後轉往南岳修行。他是在南岳般若寺的遺址上築庵而居,這般若寺是天台智顗之師慧思禪師原來的居處。

    當時有名僧玄的人,由於受到地獄刑罰來哀求:

    「禪師啊!我好苦好苦!救救我吧!」

    懷讓不假思索應允了,就致力於解救僧玄之苦,終於使之逃出地獄苦難。於是僧玄除了每次見到懷讓都充滿感激地稱呼為──「禪師實是救苦的觀音化身」,此外,到處稱讚「禪家妙法,法力無邊,慈悲救苦,一如地藏。」就這樣輾轉相傳,人們遂認定懷讓禪師精通禪門妙法,深具救人痛苦能力,是了不起;法力空前,更難得的是具無限慈悲,可深信賴的行者,就此給了禪師一個封號「禪音大師」。

    禪門傑出的棟樑馬祖道一就是懷讓所發掘出來。天寶三年的八月十日,懷讓世壽六十八,安詳示寂。弟子馬祖道一為他建造了一所寶塔。到了敬宗寶曆年中諡大慧禪師,且將塔命名為「最勝輪塔」。

    於此,我們永遠難忘的是一段禪門佳話,這也正是馬祖道一受到懷讓禪師教誨啟發的故事──

    開元年間,馬祖道一住在南岳傳法院內。一天到晚就是坐禪,不作別的。

    這樣專注地坐禪,按道理說也是禪堂裏必須的功課,懷讓見到這情形,便過來表達關心,問說:

    「你終日就這麼坐著。」

    「是的!」

    「這樣做究竟為了什麼?」

    馬祖道一似乎認為禪師問得不得體,脫口而出答:

    「這還用問嗎?為想成佛啊!」

    話說出口,心中有些後悔,深恐為師不悅、見怪他。
    不料懷讓禪師不聲不響,沒有劇烈的反應不說,卻順手在地上撿起了一片瓦在那裡靜靜地磨、出力地磨,磨呀磨地,磨個不停,主要是磨給道一看。這個不尋常的出奇動作,令道一感到奇怪,卻怎麼也想不透是何理?便上前懇切地問:

    「禪師是在作什麼?」

    懷讓笑著和氣地說:

    「你不是明明看見我在磨瓦呀!」

    「這麼拼命地磨,究又是什麼用途呢?」

    「這個嗎?告訴你好了,我準備把它磨成一面鏡子。」

    「嘎!一面鏡子!」道一驚呼,很想笑又不敢笑出來。

    「不錯,要磨成一面鏡子!」懷讓一本正經地說。

    道一忍不住直說:

    「我想不可能吧!瓦又怎麼能磨成為鏡子?不可能,不可能!恐怕是在枉費功夫而已!」

    機會來了,懷讓這時正色點破道一說:

    「瓦既然不能成為鏡子,試問光是坐禪又豈能成佛?」

    一語驚醒夢中人,道一趕緊問:

    「坐禪不能成佛,那怎麼辦?」

    此時懷讓進一步對道一說:

    「我告訴你,坐禪之所以不能成佛,就如同人坐在牛車上面,車子不動時,你打車好呢?還是打拉車的牛好呢?」當然,道一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馬祖道一專注坐禪是為了要成佛,這其實沒有什麼不對,坐禪不過是成佛的手段和方法。但一昧坐禪就被坐禪所束縛了,懷讓為他磨瓦的用意就是要打破他的執著,解除他的束縛。因為無論坐禪、成佛都是無相,在「一切是空」裡面,又何須苦苦地執著於坐禪一事呢?

    《正法眼藏》中說得十分明白:「正傳的心即一心一切法,一切一心法,所謂心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懷讓禪師具有悠然寬大的心胸,他對禪法與人生的透視,與卓然的見地非同凡響,其人其境彷彿與宇宙天地合而為一了。《宗鏡錄》一書中有引用懷讓禪師一段極重要的話──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達心地,所作無礙。從今,此心即是佛。故達摩西來,唯傳一心之法。三界唯心,森羅及萬象乃一法之所印,凡所現之色,皆是自心。」這就明顯地把「一切萬法從心生」的三界唯心的道理表達出來,原來達摩大師所傳的,認真說來,也不過是一心之法罷了。

    慧能六祖法脈的傳人、俊秀的禪觀實踐者,提倡心佛一如的禪家──南岳懷讓禪師,接載六祖南頓正統,傳法最盛,在禪家歷史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就學禪思想昭示下,更是光芒照耀萬丈的。

    歲月不居,時代變遷,時人有所感觸,自不免興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感慨,然而,千年萬世,凡是學禪、欣賞禪、認識禪乃致欲得禪之精髓的人們,緬懷先聖,應皆難忘南岳懷讓畢生學禪倡禪興禪經過,及其弘盛禪宗的偉大貢獻吧!

 


網站地圖 |

2008 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圓光佛學院.

地址:32053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學院部)

Address: No.11,Lane 888 Sec.1,Sheng-de Road,Chungli ,Taoyuan City,Taiwan R.O.C.

電話 Tel.:(03)4256169、0910396735 傳真Fax.:(03)4254045

32053 桃園市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校本部) 電話:03-4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