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曆

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2025

May.25

2025

May.20

2025

Jun.09

【僧伽教育、最佳學府】圓光佛學院 招生中
【僧伽教育、最佳學府】圓光佛學院 招生中 招生班別: 大學部/高中部/預科部 禪修部/短期禪修部 淨土一日班/佛學推廣教育班 114年度第41屆(2025)考試日期: 第一次:114年6月22日 遠地考生可提前來院住宿。佛學加重計分,口試不及格者不予錄取。 第二次:114年8月31日(含僑生考試) 福利制度: 1.學費一律全免。(教課書、衣被及日常用具須自備) 2...
第55屆兒童夏令營 7/22~7/25 即日起開始報名
第55屆兒童夏令營 一起找尋普賢寶藏 活動日期:114年7月22日(二)~7月25日(五) 報名地址:圓光禪寺 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 資格:國小3-6年級 費用:1,200元(現金袋)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14年7月15日止 錄取名額:100名 報名方式:通訊報名或親自報名 索取報名表:圓光禪寺 (及圓光文物流通處、桃園學佛行苑、力果講堂) 聯絡電話...
6/16~7/20「佛藝潤德」圓光文化教育課成果展
誠摯邀請您蒞臨參觀由圓光佛學院主辦,協辦圓光禪寺,圓光敦親睦鄰班,晴 茶道團隊的「佛藝潤德」圓光文化教育課成果展。 這次展覽包含學員們的書畫、篆刻、花藝與茶道等佛藝,透過藝術與佛法的結合,希望讓大家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內心的寧靜與美好。 展出時間:114年6月16日(星期一)至7月20日(星期日) 茶會時間:114年6月22日(星期日)上午9:30(歡迎蒞臨,同享法喜) ...
2025

May.26

2025

May.10

2024

Oct.30

公告:本學年度畢業典禮
本學年度舉行的畢業典禮更改為內部運作,不對外開放方式如下: 今年畢畢業典禮因畢業生人數不多,不對外邀請諸山長老開示及對外人士前來參與,只內部運作邀約護持的常住眾、畢業生授課教師和畢業生師長以及院長邀請特殊貴賓等參加畢業典禮與謝師宴,典禮儀式內容簡化,特此說明。 畢業生的書畫展,今年改為「圓光文化教育課成果展」與插花課、茶道聯合舉辦。 展期:6/16~7/20(6/22茶點說明會) ...
圓光寺秋季梁皇法會
圓光寺秋季梁皇法會 1、日期:10月02日至10月06日(五天) 2、時間:10/02 早上八點三十開始。 3、流程: 10/01 15:00 灑淨 10/02~10/06 梁皇法會 4、焰口時間:10/06 預計下午三點開始,至晚上七點左右圓滿。 5、法會地址:中壢區月眉里五鄰圓光一路228號 6、詢問電話:03-4256168 ( 上...
【公告】圓光佛學院第二任院長一職,由圓光禪寺方丈性尚法師擔任。
公告 圓光佛學院第一任院長如悟長老,已於一一三年九月十八日捨報圓寂。經如悟老和尚生前囑咐,由圓光禪寺方丈性尚和尚接任第二任圓光佛學院院長。從即日起生效。 圓光禪寺敬啟 中 華 民 國 一 一 三 年 十 月 三 十 日
2024

Sep.27

2024

Sep.22

2024

Sep.19

圓光禪寺導師上如下悟老和尚圓寂 念佛會場接駁車資訊
9月28日星期六 9月29日 星期日 遊覽車接駁地點: 中壢火車站 去程 7:30 AM  上車地點:元化路及中山路口-步行約四分鐘 圓光禪寺 回程 4:00 PM
【公告】 圓光禪寺導師上如下悟老和尚圓寂 報恩追思大典
【公告】 圓光禪寺導師上如下悟老和尚圓寂 報恩追思大典 一、念佛會場【地址:桃園市中壢區聖德路一段888巷11號】 日期:即日起至10/5 時間:8:00AM-6:00PM 開放念佛 地點:圓光禪寺正道講堂 禮請有緣者一起用功念佛,追思緬懷。 二、功德法會【地址:桃園市中壢區圓光一路218號】 日期:10/6(農暦九月初四日)星期日 時間:8:30AM-3:00PM 內...
【訃告】圓光禪寺上如下悟老和尚圓寂
圓光禪寺上如下悟老和尚圓寂  訃告 圓光佛學院院長、圓光佛學研究所所長、圓光禪寺重興住持如悟長老於公元2024年9月18日(農曆八月十六日)下午3時40分於圓光禪寺正道講堂涅槃堂安詳示寂 佛門尊宿如悟長老享耄壽88齡、僧臘65載、戒臘61夏,弱冠之年依睿理和尚剃度出家,1981年秉承開山祖師遺志復辦台灣佛學院,更名為圓光佛學院,成為作育僧伽的教界代表法幢摧折天地同悲法眷。 謹遵...
2024

Sep.18

【通告】如悟老和尚於圓光禪寺正道講堂安詳示寂
【通告】 圓光佛學院院長、圓光佛學研究所所長 圓光禪寺第四任退居方丈 如悟老和尚於 2024年9月18日下午3點40分 在圓光禪寺正道講堂安詳示寂 中壢圓光禪寺敬白 【Announcement】 The fourth retired abbot of Yuan Kuang Ch'an Monastery. Master Ru Wu passed away pe...

心靈資糧 E-Articles

什麼是三皈依?
心靈資糧
如悟法師 三皈依是肯定我們的信仰 首先來介紹什麼是「三皈依」,今天很多人來皈依三寶,皈依兩個字怎麼解釋呢?皈是歸向,依是依靠,歸向什麼呢?就是三寶,三寶才是我們人生大海中的一條慈航,也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盞光明之燈。他們可以引導我們處理生命痛苦,處理種種煩惱的痛苦,所以我們要皈依,來依靠三寶的指導。我們進了佛門,就像小孩子一樣,沒有父母的扶養,沒有師長的教導,我們又怎麼能夠在佛法裡面成人長...
活在當下
心靈資糧
院長 釋性尚 經云:「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大命將終,後悔交至。」 一切榮華富貴,都是不長久,而且又會遠離我們,不是快樂之處,當我們生命到了時,後悔當初沒有保握光陰,所學聖道,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行者要把握當下光陰,精進辦道,得成就道業,才是真正得到殊勝的生命境界。 114.05.25
漫畫《無事手》死而復活
佛教故事
漫畫《無事手》 死而復活 鄭江銘 著 南泉禪師在定中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有人說禪師們經違逆人情,但南泉禪師如此關愛弟子,那裡是不通人情?已下地獄的人,再給他一重生的機會。禪,也有苦心隨順人情的一面呀。
堅持目標,不進則退
心靈資糧
性尚院長   教務長、學務長、女眾輔導長,各位師長,各位同學,大家阿彌陀佛!   歷經兒童營、農曆新年、台灣燈會,心一直處在放鬆的情況,如果沒有提上心便容易散亂;新的學期開始藉由念佛三天,主要目的就是要收攝身心,修行的重點在於不放逸。當你一直想靜下來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想法,那些想法,要觀照是善法還是不善法?善法是與菩提心相應!那菩提心是什麼呢?那是覺的生活、利他的心,如果一...
漫畫《無事手》 天生暴躁
佛教故事
漫畫《無事手》 天生暴躁 鄭江銘 著 清淨的真如本性是本有的,其他的都是一種習慣。 「講時似悟, 對境生迷」境界來的時候,也能有勇氣抑制,改變惡習,沒有什麼暴躁脾氣是改不掉的。
漫畫《無事手》   不說破
佛教故事
漫畫《無事手》   不說破 鄭江銘 著 禪宗的教學法,有時當頭棒喝,有時反詰追問,有時有無不定,有時暗示含蓄。 總之禪的教育就是不說破,不說破才是自己的生命。(天下愛護兒女的父母,你們能懂得這種禪心麼? )
甘露法施的作用
心靈資糧
院長 釋性尚   在寺院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弟子有疑問會來請教各式各樣的問題   有一回弟子:為什麼每次在動土前都要灑淨,花費這麼多功夫,那麼麻煩呢? 方丈:修造任何工程或改建時要先灑淨祈福,不能輕忽動工或動土。因為在祖師語錄裡有個公案: 在《禪林寶訓筆說》卷2:「內文有提到妙喜宗杲禪師,器度凝遠,人所罕及也,而且他節義過人,好學不倦。宗杲禪師他在寶峰寺時與當時一位李商老居...
漫畫《無事手》   不許為師
佛教故事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恭敬中就能得道。古人一飯之思,終身不忘。 如清素禪師,一荔之賜竟能道破心眼,此乃感思有緣也。「不可嗣我,尚可嗣眞淨克文禪師」師資相助、相信乃禪門美談也。
漫畫《無事手》   不在別處
佛教故事
漫畫《無事手》 不在別處 鄭江銘 著 修行者百年後的風姿道貌,假如是可以形容說明的,一定是假相了。既是無常假相,怎可認假為真呢?修道者的真假,不從他覓,不假形相,不在別處,不在那時,超一切時空法身,是無相。只有無相,離一 切相,才能真正認識他。
修行的必要條件——自重與老實 
心靈資糧
寄中法師   現在外面的佛教環境,我接觸得不多,對圓光佛學院,我更是陌生。圓光寺我曾去過一次,然辦學以後我就不曾去過了。圓光的體制、圓光的教學目標,我不太淸楚,可是憑著我們都是同道,同時釋迦的弟子,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在這個立場,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但我也願意很誠懇地跟各位談談。   黑板寫了一個題目,您或許會覺得沒有什麼!一看就懂!可是在我認為,這可是頂重要的,而且...
 漫畫《無事手》          力役田舍
佛教故事
漫畫《無事手》 力役田舍 鄭江銘 著 「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 是佛門中一副名對。 寫下了道安大師為僧人定下「釋」姓的啟元,安公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解經家。
一生勿空過
心靈資糧
一生勿空過 院長 釋性尚2024.10.30 我們修道當中曾經發勇猛心,立決定志辭親割愛,為了離苦得樂,成佛作祖,此時豈可一生空過,無有所得,那麼不就是「濫廁僧倫」嗎! 什麼是「濫廁僧倫」呢?那就是非僧非俗不像出家人,做起事來斤斤計較,自私自利只為自己。那怎麼會這樣呢?沒有深刻真誠的發心出家!所謂出家有兩種:一個是出世俗的家、一個是出煩惱之家?出世俗之家是離塵俗,遠離親...
觀察緣起變化
心靈資糧
眾生的種種心態和各種災難不斷,依據《俱舍論》所說的六位心所法和為何會有小三災等教導, 我們是應該好好反思啊. 論中所提到的六位心所法如下: (1)大地法 10 : 觸、作意、受、想、思、欲、勝解、念、定、慧 (2)大善地法 10 : 信、不放逸、輕安、捨、慚、愧、無貪、無瞋、不害、勤 (3)大煩惱地法 6: 癡、放逸、懈怠、不信、惛沈、掉舉 (4)大不善地法 2: 無慚、無愧 (5)小煩...
心病身病的省思
心靈資糧
心病身病的省思 釋 性 尚   修學佛法必定要有這個色身,六道中以人道學佛最為殊勝,如果沒有這個色身,我們就無法深入經藏進階圓滿佛道。在圓光僧伽藍教育中,有剛進來學院的同學,也有來此數年的同學,在此僧伽藍大溶爐中,經年累月溶鐵溶鋼或只是一個塊小廢鐵,都在行者本身對修學的堅持及長遠心和毅力。如果修學發心不長遠,心病及身病便會一一找上我們。既是身病如果又不能轉念,思維「常帶...
四無量心
心靈資糧
四無量心 如悟前院長 發心菩薩行者,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 做為一位發心修行,想要成為菩薩的人。就要學習去度化眾生,就要讓每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安樂。最重要的,就是要將佛法宣傳到每一個地方,讓這個地方的居民,能夠聽聞到佛法。而要如何去實踐呢?就是要發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我們在心裡頭就要發願,祈望每一個人我們都能給予喜悅,同時告訴他們如何做,才能獲得快樂的原因。所以這是一種給...
心經願解如來真實義
心靈資糧
教務長 寂慎法師 摘要 世人是無法單由字面上瞭解心經內容,四眾弟子多以誦讀祈他力幫助或勤於抄寫不知探求經文深義而捨去實踐的重要。 佛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但卻不知不覺中流於一種形式,只知誦經寫經就是完成了傳教的責任。佛陀果真以今日這種哲學化的玄學來渡於當時也幾乎文盲的群眾。祈求他力非佛教信仰,心經是指導暇滿人生應行的道路。與日常生活脫節也非法,重要在於解經義而活用才是佛本意。 ...

本網站會使用Cookie來協助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及分析流量數據。若您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更多詳情請查閱本公司的Cookies使用政策。

同意